书序书摘

书序:缘起缘灭

人生的际遇难料,缘分无时,难以强求,缘分来时,难以阻挡。1982年出国,希望能在内科学深造。阴错阳差,或说是因缘际会,在许多贵人相助之下,以一种“随缘/不强求”的心情,进入了放射肿瘤科的领域,没想到竟然误打误中的深深爱上这一专科。1996年,在我事业最高峰,准备教授升等时,儿子昱和猝死,离开人世。生命中,你会碰到什么事,总是难以逆料。

放射肿瘤科医师在医师群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他的病人大多是带着癌症的诊断来到门诊,除了在扮演医师咨商的角色外,很多时候是在为病患决定治疗的方向以及放射治疗的内容,他和病人的医病关系与其他肿瘤科医师一样——“治疗结束”并不表示医病关系的结束。治疗结束是长期追踪及最终验收治疗结果的开始。所以治疗是否成功或失败,起初不得而知,只能以“尽人事,听天命”的心情来看待,多多祷告。

癌症的诊断迫使一个人必须面对人生七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中,除了“生”与“怨憎会”以外的五种苦楚。人会老,治疗本身,尤其是化疗与放疗,使人老化得更快。癌症本身是大病,治疗所带来的副作用及并发症是另外一种病痛。癌症的诊断迫使一个人面对死亡的威胁,而很多时候,癌症带来死亡。

面对如此大的苦难,如何帮助病人度过此劫,乃是医生很重要的课题。病人绝望时,藉由去想或做一些可以让周遭的亲人愉快的事情,来重新找到生命的力量,这是一种布施。我们活着因为有爱,有爱所以能舍,能舍所以能给,能给是一种自我的肯定,是一种生命力量的表现。所以站在医生的角度来看,癌病的治疗,虽是最重要,也只不过是帮病患度过苦难的其中一环而已。

医学虽进步,仍然有它的极限,医师是人,面对不断复发的癌症,也有技穷的时候。什么时候要老实的告诉病人:“治疗,比不治疗还要痛苦”,对医师是一种考验。三十年前在林口长庚医院实习时,吴德郎教授的一句话,曾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脑海里,他说:“一位最好的医师,是知道什么时候不去治疗。”这不去治疗包括了不用治疗(疾病本身会自然痊愈或根本就不是病),不可治疗(治疗对癌症病程没有帮助,只会带来更大的痛苦),和无法治疗(疾病超过人能力所及的限度)。要能告知病人不用治疗,医师必须对疾病有全盘的了解,而且医学知识必须非常渊博;要能告知病人无法治疗,医师必须知道医学的极限以及承认自己的极限,这非常不容易。

当所有的治疗方法都用尽了,癌症仍在,怎么办?有时亲人的“永不放弃”会迫使医师使用疗效极微的治疗法,给病人所带来的痛苦可能比癌症本身更是难受。这时,“与癌共生”要比“永不放弃”更能帮病人接受这“无药可治的事实”,“与癌共生”常常迫使人重新检视人生的意义,如何利用不多的余生来完成人生未了之心愿,变成了很重要的人生课题。本书的〈心愿〉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虽说是不多的余生,却没有人能确切的知道其长短,若能因此而领悟“活在当下”的重要,对自己及亲人,更会珍惜当下所拥有的,更能让亲情自然流露。毕竟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会死的,遗留在人间的是那永无止境的爱。因为爱,我们的生命得以永存人间。

最后,想感谢所有曾经在我人生旅途上结缘的众生,尤其是病人。按照整形科权威罗慧夫医师的说法:“医病关系对医师而言,是一种 privilege(殊荣)。”感谢这些病人敞开他/她们的身与心,让我们进入他/她们的内心世界。最后要感谢作者竹语在过去3年不断的鼓励,才能让一个个病人的故事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