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敬一讲社会科学》推荐序

社会科学应该这样学习

文/黄荣村
【字号】    
   标签: tags:

很多人选择研习理工学门,是因为对自然界的问题先有好奇之心,感到有一股不可遏止的兴趣,然后投入时间了解,甚至当为一生志业。同样道理,人文社会领域中,也应该有很多令人好奇的问题,但是很少有人像科学一样,以“为什么”的方式把它们写在中小学教科书中。所以很多年轻学生在学习理化、生物、地科,甚至数学时,心中都有一堆“为什么”的问题,这也是激发他们想一窥堂奥的原因之一。

至于人文社会的科目,在过去因为铺陈方法未能与时精进,很多学生在学习时就把它们当“背科”来处理,并没有一堆“为什么”来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以及提供进一步探索的动力,这是很令人遗憾的一个教育结果。

其实人文社会科学可以是很有趣的,也有一堆“为什么”的问题,祇不过这些问题不是发生在自然与物质界,而是在人文社会现象之中,尤其人类社会就是一个最好的观察平台。当然其他生物界也有很多值得研习之处,譬如动物的语言、社会组织与行为等项。

朱敬一院士学贯中西,以提携年轻学习者多接触社会科学的精要为己志,更难得的是他经常触类旁通,从经济学原理出发,兼顾各种当代学理,总是能针对各种切身问题,讲出一套“为什么”的道理,吸引大家的兴趣。这一次他将历次系统化的演讲,集成一套介绍“社会科学是什么”的书,深入浅出地探讨至少包括下述三类议题:

1.“是什么”与“为什么”:

人文社会现象多的是应该发问的问题,譬如说:大学为何要有长聘制度?何以无主物可以先占?刑法为何要设定比例原则?为什么有些职业需要证照制度(如医师、律师、与工程技师)?为何有些人老是迟到?为什么制度会如此深刻的影响行为?犯罪率降低的理由是什么?如何估计古代中国有多少人口?

2. 社会科学的跨界研究:

如何从社会科学关切的人类社会与行为议题之中,进行跨学科研究,以找到关键性的解答?譬如我们如何了解下列问题的全貌:理性与非理性、理智与情感、公平与正义、组织与效率、自私与利他。

3. 人类社会的核心问题:

譬如:权利、自由与平等,人民与政府关系,政府、市场、环境、教育、全球化之互动运作等。社会科学的研究中,多的是这类与人及社会息息相关的问题,值得更多才智之士进入研习,甚至参与回答很多以前不知道的规律与机制,学习的领域可以是经济学、管理科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或心理学,在学习时也不妨跨界了解其他领域学者如何以不同观点看待相同问题,如生物医学、物理科学、或数学领域经常也有异法同证的研究。学问是不分疆界的,祇要你/你心中有“问题”,每种学问都在旁边等着替你/你服务。敬一兄的书,很漂亮地阐述了这个道理。◇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所知道的大部分安亲班,都是让孩子写写功课、再写评量,积极一点的安亲班甚至会千方百计拿到学校的试卷,让孩子先写,一再重复写过这些评量试卷的孩子,回到课堂上考试,一看到一样或类似的试题,连想都不必想,很快的就可以把答案直接填上,考出来的成绩也都不差。
  • 我自己当妈妈后的现在,台湾环境变得很复杂了。虽然日子过得比较好,一切都科技了、效率了。其实,也就是更单一、更无聊了。
  • 生命是一连串失落的考验,失业、失婚、失去亲人、失去健康。看似失去外在事物,其实是失去自我身、心、灵的某一部分。在复原的路上,承认失落,寻找意义;重整新自我,重建新关系,完成悲伤的任务,将不难发现,Less is more!
  • 【编按】人在世间之所以不安,就是怕失去。对一个人而言,最难面对的失去是生命的丧失,

    自己的或亲友的。在人生路上,不论是你、我、他,不论是认识的、

    不认识的,大家同船共渡。长期从事安宁疗护的苏绚慧在

    《生命河流》一书中,与大家分享如何走向这个人生丰收的时刻

  • 阅读保罗.霍肯的新书《看不见的力量》,从最后第八章〈重建世界〉一路往回读到名为〈来自群众的礼物〉的序言,是我个人最喜欢的方式。
  • 1960年代,拉夫拉克爵士(Sir James Lovelock)开始检验地球做为单一生命体的可能性,他后来命名的“盖亚假说”(Gaia hypothesis)大大影响了生态学。这种假说宣称地球会创造适合生命的条件,展现自我组织和自我管制的质素,类似于活的有机体。
  • 当我撰写本文时,美国西部某州的州长正在发表就职演说,指出该州有许多不适任的老师和学生。但是他说,别担心,说他和他的内阁保证让他们负起责任。问题是,该州拥有全美最多的老师与学生人数,阅读测验的分数却是全国最低,学校和图书馆支援评等也是最低,然而他的演说里完全没有提到。或许他认为,提高威胁会比增加书本效果更彰。
  • 离开这些孩子已经三年了,学校情形仍然没有比从前改变多少,令我极度讶异。当我听到新学校的老师谈论班级毕业,他们说:“孩子们个个都已经长大,变成真正的绅士和淑女!他们变成熟了!”
  • 游戏是孩子最自然而发的活动,透过游戏孩子可以学习许多重要的事物。成人们大概都能接受孩子从游戏中学习的观念,但视游戏为儿童重要的心理沟通媒介,就较易为一般父母所忽略。
  • 在单纯的游戏中,父母以同理心,进入孩子的世界,共同去发觉恐惧的来源,不仅让孩子获得精神上的支撑,同时,开创了一个发挥想像的空间,去表达、理解恐惧,从而走出恐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