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好老师无处不在

话说一千二百年前,唐朝有位著名的夫子韩愈先生,语重心长的提到:“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说这话的背景是士大夫阶级,知识分子都自恃甚高,经常性的“惑不从师”以及“耻学于师”,且常陷于句读文章的学习,少了生活技艺及生命之道的探讨,因此韩愈先生对当时知识学习者的评价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时至今日,我们看到社会环境变迁剧烈,似乎也进步非凡,对于知识的发展及累积更是速度惊人,但对于“师道”尊严,是否相较于过去,有多一些的进步,对于学习的内涵及方向是否优于古代,却也值得我们进一步省思。

在教育现场,我们看到好老师其实不少,多数老师经常是兢兢业业,教学并且兼办行政,早出晚归,不断进修,不只教学生,还要亲师互动,电话关心,并且接受专业评鉴;为了把每位孩子带上来,十八般武艺可能都用上了,但受制于许多因素,不见得都能成效卓著,短时期产生正面效果。

在如此努力情况下,社会上对教师普遍的评价如何?在此很难量化,或与古代分出高低,但有一些感受是:不少家长都未教导孩子珍惜老师的教诲及指导,是以师道尊严是否能在此时予以厘清及重视,个人认为是目前教育发展非常重要的议题。

值此孔子诞辰纪念及教师节,缅怀孔子所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对老师完美的要求,在某个角度来说,是伤害了师道的尊严,将引导民众及学习者批判老师。

当然身为老师,从事百年树人的志业,是应不断专业发展,高标准的自我期许,但为政者及为人父母者,对整体社会风气及孩子观念的引导,是有关键性的影响。

韩愈先生甚且提到:“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聘。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由此推论,当孩子内心有着“善”的标准,并且真诚谦虚的向老师学习,向大自然及周围的人事物学习,保持对师道的尊重,将如 孔子一般,“三人行”就能发现许多可以学习的地方。

只要用心体会,每个人都将发现有许多“好老师”在自己身旁。如果现代家长能帮助孩子知道学校老师的辛苦,体恤老师的辛劳,孩子将会发现老师真是了不起,好老师无处不在。@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