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可以克服!

文/约翰娜‧佛瑞德
font print 人气: 19
【字号】    
   标签: tags:


【编按】在单纯的游戏中,父母以同理心,进入孩子的世界,共同去发觉恐惧的来源,不仅让孩子获得精神上的支撑,同时,开创了一个发挥想像的空间,去表达、理解恐惧,从而走出恐惧。约翰娜‧佛瑞德在《我家小孩不害怕》一书中,提出具体的创意亲子游戏,供父母参考。

孩子会一再地感到恐惧,这个时候他们需要能设身处地协助他们的父母,并且告诉他们如何接受恐惧,表达出来并进而克服之。绝对不该只是尝试以理性的论述来安抚孩子。像是:“你真的不用害怕!”这类没有同理心的说法对孩子根本毫无助益,正如:“别装出那付样子!”这句话一样无益,甚至会被孩子当作一种威胁和压力。


克服恐惧的策略

然而替孩子清除所有困难及所有恐惧,也绝非明智之举。因为如此一来他们便没有机会因克服恐惧而成长。压抑与逃避的行为也同样无济于事。当孩子(和大人)对某个特定状况感到畏惧,而且有机会避开这个情况时,他们是会先觉得如释重负。但是他们仍将持续面对这个状况。这份恐惧一天不被克服,只是压抑的话,那么它以及“对这份恐惧的恐惧”会愈来愈具威胁性,而克服这份恐惧便会愈来愈难。因此必须传达给孩子克服恐惧的成功经验。因为:被克服的恐惧使人坚强!


帮助孩子的方法

当我们试着了解孩子恐惧的来源时,我们比较能对他有所帮助。许多恐惧光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是无法理解的。所以经常必须知道孩子之前的故事,例如他和主要照顾他的人之间的关系有何特殊之处。不过即使我们无法知道恐惧的成因,仍有机会加强一个恐惧的孩子自行找到解决办法的能力。例如“我们现在可以做什么呢?”或如“有什么或许能帮助你呢?”这样的问题能刺激孩子以充满想像力的方式来处理恐惧。

当我们给孩子充裕的时间而且不要太快加以干涉时,孩子通常都会发展出自己的行动策略,自行克服他们的恐惧,并且更坚强的走出恐惧。孩子大部分在游戏中克服恐惧,特别是在角色扮演或布偶表演里。童话故事也常有所助益。许多孩子会发展出符合其年龄与发育状况的“神奇”方法,帮助自己撑过恐惧的情况。属于这类的神奇方法有:例如碰到叫人害怕的情况,如一片漆黑时,可以唱唱歌或躲在妈妈的头巾里。

若同龄的孩子也被一起拉进恐惧问题里的话,对孩子也会很有帮助。一起玩角色扮演和布偶戏、一起画画做劳作、讲故事,都能提供许多处理恐惧感觉与恐惧经验的机会。孩子可以游戏式地表达他的经历,真实地呈现出来并且借此把他的恐惧与幻想固定在某些具体东西上。这方法特别适用于幼稚园与儿童团体,可以给恐惧的孩子提供协助与支援。


角色扮演与互动式偶戏

恐惧经常发生在处理困难却缺乏行动策略时。因为孩子不知道该如何处理问题,因此而感到害怕。在此角色扮演与偶戏可以提供宝贵的机会。因为在这个游戏中能够创造、准备和建构出“不危险的”恐惧情况,可以帮助孩子对抗及处理他们的恐惧。

孩子可以试验什么是强壮、高大、有力与勇敢,或者什么是弱小、无助和害怕。他们可以反抗令人恐惧的人物与事件。他们可以互相帮助和救援或接受别人的协助。孩子可以自己钻进别人的角色或者用布偶来扮演这个角色。

角色扮演与偶戏包括自由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与人物,像是马屁精布偶、婴儿布偶、傻瓜布偶和手动布偶、傀儡戏偶、棍子布偶、手指布偶、袜子布偶、木制和塑胶的人偶与动物,乐高积木或人偶。孩子可以用这些各式各样的角色与布偶自由玩耍。他们会赋予这些角色与布偶生命,在玩耍中透过这些角色来表达自己。特别是在这样的角色与布偶游戏里,孩子也能体验某些事情并且说出一些自己平常不敢表达或者表达不出来的话,因为这些都藏在潜意识里。


无拘束地表达潜意识

正巧在幼稚园年龄,在面对父母与其他照顾者时,孩子经常会有气愤和害怕的感觉。而玩偶能接受正面与负面的感觉;孩子间接地把伤害、失望、气愤和恐惧一如美好的感觉一样无拘无束的说出来。玩偶会对着孩子内心的潜意识说话,让他有机会让“秘密”浮现并在游戏中表达出来。于是无形又无名的恐惧得以透过充满想像力的方式表现出来,正如字面意思所说的表现“出来”。以这样的方式来恢复心理上的平衡。

四岁的提姆热爱恐龙的硕大与强壮,从朗诵与翻阅书籍中,他知道所有关于恐龙的危险与壮硕,而他也知道恐龙早已绝种。他的房间里装饰了好多恐龙的图片。骑士与海盗每天都出现在他的游戏里,刀剑与各式各样的武器令他着迷不已。因为玩具不够,他自己用厚纸板和积木制造刀剑和武器,把蛋糕注射器和洒水器的功能也加以改变,另做游戏之用。他也热爱火山。父母和老师以忧喜参半的态度看待他的热情。问题是这份热情是由什么引发的呢?提姆为什么需要这些幻想人物以及不断使用武器?

所有这些认同的人物与物品都是一种可以指挥和控制别人的优势、强壮与力量。一切都代表对无力左右的暴力、自然现象、死亡与战争的恐惧。它们同时也让人有机会以游戏、绘画和劳作的方式来探讨它们。

威力强大的玩偶与自然现象会引发恐惧,却可以在游戏中处理掉。由于对此关连性的了解以及游戏式的处理方式,对威胁与未知事物的恐惧便被投射在物品上;恐惧也因此变小,甚至转变成安全感。房间墙壁上挂的巨大恐龙的图片、提姆床边摆的强壮玩偶是不会被打败的,而且会“保护”提姆不受许多幻想敌人的伤害,连带也免除了提姆对黑暗的恐惧。

摘自《我家小孩不害怕》 《天下》杂志提供 ◇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的小儿子汤姆十三岁的时候,我们家已经渐渐改吃植物性食品。某一个星期天早上,汤姆从好友家过夜回来,他跟我们说了一个故事,我到现在都还记得。
  • 我所知道的大部分安亲班,都是让孩子写写功课、再写评量,积极一点的安亲班甚至会千方百计拿到学校的试卷,让孩子先写,一再重复写过这些评量试卷的孩子,回到课堂上考试,一看到一样或类似的试题,连想都不必想,很快的就可以把答案直接填上,考出来的成绩也都不差。
  • 我自己当妈妈后的现在,台湾环境变得很复杂了。虽然日子过得比较好,一切都科技了、效率了。其实,也就是更单一、更无聊了。
  • 生命是一连串失落的考验,失业、失婚、失去亲人、失去健康。看似失去外在事物,其实是失去自我身、心、灵的某一部分。在复原的路上,承认失落,寻找意义;重整新自我,重建新关系,完成悲伤的任务,将不难发现,Less is more!
  • 【编按】人在世间之所以不安,就是怕失去。对一个人而言,最难面对的失去是生命的丧失,

    自己的或亲友的。在人生路上,不论是你、我、他,不论是认识的、

    不认识的,大家同船共渡。长期从事安宁疗护的苏绚慧在

    《生命河流》一书中,与大家分享如何走向这个人生丰收的时刻

  • 阅读保罗.霍肯的新书《看不见的力量》,从最后第八章〈重建世界〉一路往回读到名为〈来自群众的礼物〉的序言,是我个人最喜欢的方式。
  • 1960年代,拉夫拉克爵士(Sir James Lovelock)开始检验地球做为单一生命体的可能性,他后来命名的“盖亚假说”(Gaia hypothesis)大大影响了生态学。这种假说宣称地球会创造适合生命的条件,展现自我组织和自我管制的质素,类似于活的有机体。
  • 当我撰写本文时,美国西部某州的州长正在发表就职演说,指出该州有许多不适任的老师和学生。但是他说,别担心,说他和他的内阁保证让他们负起责任。问题是,该州拥有全美最多的老师与学生人数,阅读测验的分数却是全国最低,学校和图书馆支援评等也是最低,然而他的演说里完全没有提到。或许他认为,提高威胁会比增加书本效果更彰。
  • 离开这些孩子已经三年了,学校情形仍然没有比从前改变多少,令我极度讶异。当我听到新学校的老师谈论班级毕业,他们说:“孩子们个个都已经长大,变成真正的绅士和淑女!他们变成熟了!”
  • 游戏是孩子最自然而发的活动,透过游戏孩子可以学习许多重要的事物。成人们大概都能接受孩子从游戏中学习的观念,但视游戏为儿童重要的心理沟通媒介,就较易为一般父母所忽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