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广场

卓雅:前马共总书记陈平 申请回国被拒

【大纪元8月26日讯】编者按:六月二十日,马来西亚驳回上诉,不允许八十四岁的前马共领导人陈平返回大马定居。根据陈平回忆录记载,可清楚看到苏共和中共在马共背后的扶持作用。马来西亚共产党坚持武装斗争数十年,破坏极大,成为东南亚地区的乱源。

二零零八年六月二十日,马来西亚槟州上诉庭驳回前马来西亚共产党总书记陈平的上诉,不允许八十四岁高龄的陈平返回大马定居,引起舆论的关注。

马共总书记陈平自一九六零年逃亡到中国大陆,长达三十年,遥控马共与马来西亚政府围绕政治意识形态展开了长期的内战。中共于文革末期在湖南建立有对马来亚广播的“马来亚革命之声”,后来北京与马来西亚政府建交之后,邓小平把这个电台送给马共,改名为“马来亚民主之声”。

从一九九零年开始,陈平一直居于泰国南部。二零零五年,陈平入禀槟州高等法院申请返回大马故土安享余年。

马共在共产国际扶持下成立

根据散见于各类资料包括陈平的回忆录里记载的史实,可以清楚地看到苏共和中共在马共背后的扶持作用。

例如,马来西亚评论员谢诗坚先生在其二零零三年十月发表的《陈平的另一面故事》中谈到了马共与共产国际的关系。

史料显示,马共真正成立于一九三零年四月,第一次会议于华人树胶园内举行,地点是柔佛Buloh Kesap火车站以北的地方。

杨进发在其《马来西亚共产主义的起源》一书中这样写道:成立会议由一位叫着阮爱国(Nguyen Ai Quoc)的人主持,阮爱国后被查知是鼎鼎大名的胡志明。胡志明后来回到越南领导越共,成功取得越南的执政权,他之来到马来亚是受共产国际所指示。(而陈平的回忆录自爆当年泰共的总书记,竟是八十年代曾担任香港新华分社副社长的李启新!)

当时胡志明是共产国际(总部设在莫斯科)的全职代表,他向约二十名共产党员用英语致词,其中大部分是华人。在会议上,胡促请代表们要学习马来语,并招募马来人成为共产党员,而不是成为民族主义份子。

一九三九年有华越血统的莱特在马共第十届代表会上被选为马共中央书记。莱特于一九三四年出现在新加坡的马共圈子里,自称是受共产党国际委派而来。在莱特的领导下,马共被说服不要急于夺取政权,理由是苏联会为马共争取一个重要的地位。

没有人怀疑莱特的身份。但在莱特领导马共期间,马共的秘密外泄,成员多人被捕迫害,一九四七年莱特才被查知是英国的间谍,后来更被爆出也曾是法国和日本的间谍,是所谓的“三面间谍”。一九四七年莱特身份暴露外逃,潜入泰国,在泰国被泰共和马共联手杀死。

陈平成为马共总书记

陈平,原名王文华,一九二四年生于马来西亚霹雳州实兆远的一个商人家庭,籍贯为中国福建省福州的福清。一九三九年陈平宣誓加入马来亚共产党。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日本侵入马来亚,马共向英国政府提出合作抗日卫马,并获派遣党员干部到英国军方主办的一零一学校接受军事训练。陈平加入了抵抗日本侵略的游击队,与英国皇家陆军并肩而战。英国曾因他在战时对英国的贡献,颁授英帝国员佐勋章。一九四三年八月十五日,日军投降,英国于同年恢复对马来亚的殖民统治。

一九四七年,马共原总书记莱特间谍身份暴露被杀,陈平接任马来亚共产党总书记一职,领导当时以华裔马来西亚人为主的游击队,照搬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与当时的英国皇家陆军与英联邦国家合组的部队,即后来的马来西亚部队在森林里打游击战。英国因此取消了授予陈平的员佐勋章,并通缉陈平。

马共照搬“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战略,却因马来亚的种族结构特征和地理环境等因素而失效。马来亚的乡区范围太小,英军很快就可以调到最偏远的乡区,而马共却无法在乡区成立解放区及后方总部。陈平本人后来也谈到马共失败原因之一是照搬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

听命于中共

马共此后便一直在陈平的领导下与中共保持了十分密切的关系。马共中央经常派员去北京汇报工作、治病和学习,接受中共的指导。北京也给予马共财政支持。文革末期,中共在湖南建立对马广播的“马来亚革命之声”电台。马共总部与北京派驻干部也有无线通讯。

一九五七年,在马来西亚取得民族独立后,陈平又与马来西亚政府围绕政治意识形态展开了长达三十年的内战。一九五九年,马共的势力有所削弱,剩下的小部分游击队纷纷躲进了泰国南部邻近马来西亚边境的深山里。陈平于一九六零年逃到北京,一住就是三十年。

资料显示,一九六三年马共已决定放弃武装斗争,拟与马来西亚政府和谈。但中共正在和苏共斗气,反对三和二全,要发动世界革命。当时马共总书记陈平在北京。马共在国内的“前线总部”由一个被党内称为“小章”的领导人主持。邓小平亲自和陈平、小章谈话,要马共回到武装斗争路线上去。于是陈平留在北京遥控,小章回到马泰边境,指导武装斗争。

后来,中国国内的形势发生变化,由邓小平主政,北京与马来西亚政府建立了外交关系。邓小平就对陈平说:中共设立的对马广播电台要关掉,所有设备送给马共,名称也由“马来亚革命之声”改为“马来亚民主之声”。

一九八一年邓又向马共提出寻求和平方案,于是马共与大马政府开展第二轮谈判。此后又经过多番谈判,一九八九年十二月二日,马来西亚共产党、泰王国政府与马来西亚政府在泰国签署“合艾协定”。随后,马共按照和平协议解散了武装部队和地下组织,销毁了武器及弹药,宣布放弃武装斗争,发誓效忠马来西亚国王和遵守马来西亚的各项法律。

肃反导致马共分裂

在马共领导对抗马拉西亚政府的武装斗争期间,马共领导人也像当年的毛泽东和中共领导人一样,在党内肃反,歇斯底里地杀了大量诚心诚意前来参加革命的“自己人”。

马共党内肃反发生在一九六九年五月的吉隆玻种族骚乱之后。当时,大量思想左倾的华人青年前往马来亚共产党控制的马来亚和泰国的边境地区参加革命。马来亚共产党游击队由一九六七年的三百至五百人在一九六九年迅速增加到一千六百人。其中大约一半来自马来西亚,其他的来自泰国南部地区。

面对大量涌进游击区的左倾青年,马共领导人也像当年的毛泽东和中共领导人一样,怀疑被特务渗透。一九六八年,马共怀疑中央机关直接控制的游击队里有特务,于是马共中央成立了专门审查机构。审查工作持续了两年,举行了多场审判会,一如中国在苏区审查所谓AB团或延安时期的“整风运动”。

陈平说:“任何人若相信受审者无辜,并敢公然表态的话,他本身就立即会被怀疑”,“不认罪者就会被宣布为死不改悔而被处以极刑”。

于是,很多无辜的被告在求生本能的支配下乱咬他人。到一九七零年初,马共前线委员会认为在六十年代参加游击队的人员中有90%是特务,尤其是那些从泰国前往马来西亚参加革命的人。

当时受审判被处决的,不但有一般干部战士,也有中央委员和高级干部。有的高级干部被平时权力斗争中的对手指控为特务后心知无望求生,便不再乱咬他人,而是要一杯米酒、几支香烟,然后赴死。

马共中央机关营区的负责人李安东的妻子被指控为特务。李安东不但不为无辜的妻子申辩,反而劝她招认,还在审判会上举手同意判她死刑。

滥杀无辜使马共的两个营区在一九七零年都宣布“造反”,不再服从这个中央,自己另立中央。于是,马共在一九七零年分裂成为陈平领导的中央派,张忠民领导的马列派及黄一江领导的革命派。

这场自相残杀,从模仿中共“肃反”开始追随中共“文革”大闹派性,直到八十年代初,才在中共的干预下按照“党内矛盾”的性质勉强解决。

马来西亚共产党坚持“武装斗争”数十年,给马来西亚和整个东南亚地区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成为这个地区的“乱源”。

申请返回马国居住遭拒

从一九九零年开始,陈平一直居于泰国南部,在二零零三年以英文写成自传《My Side of History》(中译《我方的历史》)。二零零五年三月四日,陈平入禀槟州高等法院,申请返回大马故土安享余年,他发表十点声明,表露“生于斯、死于斯”的心愿,要求大马政府履行一九八九年十二月二日的合艾协定,让他与其他前马共成员返马及定居。

二零零五年五月二十五日在槟城第一高庭首度开庭审理陈平申请回国案件,就有逾四百名马国退休军人和退休警员于当天聚集法庭外,联声反对马共总书记陈平回国。他们高举的大字报,写着种种谴责陈平在马共时期的行为,如“卖国贼”、“反叛者”及“罪犯”等。

马国前警员协会主席拿督曼梭在接受传媒访问时表示,国父东姑阿都拉曼曾说过,马国人民不能与共产党人在一起生活。“希望人民谨记马共的历史事件,因为马共事件不但牺牲了许多军人和警员,不少无辜百姓也身受其害,陈平必须对此负责。”

二零零六年十二月,马来西亚森美兰州政府还下令拆除华人墓园中的抗日纪念碑,原因是“抗日的主力共产党是国家的大敌”。坚持拆除的马国新闻部长引用来自陈平的说法,说抗日的主力就是马共,他说:“我知道谁支持共产党……身为新闻部长,我也是历史的一部分。”

陈平申请回国居住的案件后移至吉隆玻高院续审。吉隆玻高等法院在二零零七年七月三十一日裁决,马来亚共产党总书记陈平必须在十四天内出示出生证明及公民权证件,证明他是马来西亚公民,才能继续他起诉马来西亚政府的诉讼。

因陈平无法提供相关档,其律师向上诉庭提出上诉。该上诉并被槟州上诉庭于二零零八年六月二十日驳回。上诉庭三司认为高庭基于陈平无法提呈报出生证明及公民权文件供查阅,而驳回其回国申请是正确的。

历史已逝 伤痛犹在

马共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共产党”在马来西亚仍然是敏感课题。究竟应该如何评价马共在历史上的功过是非,至今也仍然没有定论。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评论功过是非必然需要依照一定的衡量标准,否则只能造成思想上的混乱。

正如“香港人网”上的一篇署名“济济人”的帖子所指出的,“可悲的是,如今很多回忆文章津津乐道的是马共个别成员的得失与逸闻,鲜有能站在人类发展的角度去剖析这段历史者。共产主义运动在华人社会的发展有其必然的历史和文化因素。尤其是文化因素,更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方面。”

该帖指出,首先,马共固然参加了抗日,但是参加抗日战争的华侨包括了左中右派,所以大马的华侨抗日历史并不能全记在马共的功劳簿上。另外,马共的政治目标并不是新马的独立,而是在新马建立起一个像中国那样的集权政治制度,所以马共才会在新马摆脱了英殖民制度而独立之后,继续坚持武装斗争。

其次,在上个世纪有两大思潮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是法西斯军国主义,另一个就是共产主义。从二战结束后,马共的武装斗争并没有给新马人民带来任何文明的成果,相反,一直是破坏社会安定的一个因素。

而且马共所追求的、泯灭人性的共产集权制度以及它所秉持的武装斗争路线,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日益显示出其反人类、反文明的本质,因此马共的消亡也是大势所趋。

最后,这位“济济人”叹道,“马共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对内部的肃反运动就平白无故地杀掉了自己武装部队的成员两百多人。在如此困难的丛林斗争时期,马共都可以表现得如此残暴。

试想一下如果马共在新马夺得政权,人民将如何度日。我非常庆幸马共没有成功,否则新马人民肯定不会有今日的和平、安宁与富足。”◇

(此文转载79期《新纪元周刊》焦点新闻)◇

http://mag.epochtimes.com/081/5028.htm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