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要闻

两精英相继寻死 港自杀率与十年前相当

【大纪元7月29日讯】(大纪元记者吴雪儿香港报导)7月22日,汇丰银行一名曾膺最佳营业员,怀疑因工作压力,下班后在蓝田兴田跳楼自杀身亡。事隔3天,7月25日,香港一名高级督察疑因工作压力,在湾仔警察总部办公室开枪自杀身亡。虽然3天内发生两单涉及机构高层人员自杀个案,但香港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中心主任赵美艳认为,两单均属个别个案,并不反映社会实际情况。

另外,据香港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提供的2007年数据显示,香港自杀率有回落到10年前的趋势。

三天内两名精英相继寻死

22日晚上7时许,怀疑工作受压,任职汇丰银行尖沙咀分区总监的刘学斌﹐被发现从兴田恩田楼高处坠下,头部爆裂,途人报警。

53岁的刘学斌负责监管区内约10间分行,月薪10多万,平日在弥敦道分行上班。据悉,刘为好好先生,性格随和,热爱家庭,与同事和下属相处融洽。唯银行业近年竞争激烈,员工需要负担推销信用卡、保险等额外工作,兼且要追配额,压力沉重。据悉,刘的家人向警员表示,刘近期曾透露因为工作问题不开心,郁郁不欢,警方研判他因此寻死。

事件发生的3天后,41岁的高级督察陈功伟倒卧在湾仔警察总部坚伟楼二楼的办公室内,胸部中枪受伤,救援人员到场后不断替他做心外压,但他已没有知觉,抬上救护车送往玛丽医院救治,抵达医院前已证实死亡。

陈功伟是港岛刑事总部第二队主管,曾获香港行政长官颁授警察长期服务奖章。他负责调查过几宗重大案件,包括2006年香港仔一条行人隧道警员黄少鹏被同袍袭击枪伤案,去年夜总会女公关许荣勒索高官案,以及今年5月负责调查港岛东及湾仔区14宗老人被劫案。

虽然3天内两单自杀案,死者同是高级职员,但赵美艳认为,两单均属个别个案,并不反映社会实际情况,因为过去几年的数据也没有反映出这个群组有某种的倾向或趋势。反而在长者年龄组群的自杀人数,在过去几年持续地高企。

及时救助很关键

赵美艳说,香港一些机构一向有进行压力研究,但从实际经验中看到,及时求助很关键,而专业人士遇到困难时,不轻易去求助,她希望专业人士遇难题时,应尝试找一些协助。

在求助个案方面,2007年撒玛利亚会收到的总求助个案为10,939(4,809男,6,051女,79不详),比2006年的求助个案高1,549。

据撒玛利亚会提供的2007年统计数据显示,香港有855人自杀死亡(平均每天2.34人),较2006年减少332人。自杀者年龄层前三位分别“70岁以上”及“30至39岁”、“40至49岁”,3个年龄层合共占501人。总体自杀率为12.3%(2006年自杀率为17.2%)。而自杀个案中居前三位的是,不被重视的失业者、退休人士,以及家庭主妇等。

赵美艳指出,2007年的自杀数字回落到10年前的水平,自杀率降低是一件好事:“当然从另一角度看,任何一条生命的消失都是可惜的。”

至于有分析指近年经济好转,自杀率也随之下降,赵美艳认为,经济因素可以影响一个地方的自杀率,但并不是最主要的影响。

在光明社发表的一篇名为“香港自杀现象剖析”的文章中,资深精神科医生陈玉麟表示,自杀问题跟精神问题两者有密切关系,而有自杀倾向的人士,通常都会有抑郁的问题。

报导自杀须小心

文章中,陈玉麟及香港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的黄祐荣均认为传媒在报导自杀新闻的时候,所用的字眼及描述案件手法都会直接影响受众,如看到有关案件使用以大字标题及煽情的手法刊登在头条,又或是记者详细描写死者的自杀过程,特别是对想自杀的人士来说,可能会有推波助澜的效应,将问题恶化。***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