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艺术

中国相声史《启颜录》(下)

嘲诮、昏忘、文字游戏

﹙续前﹚

二、 嘲诮

如《射不着垛》︰“宋国公萧瑀不会射箭,有一回重阳节太宗赐射,萧瑀不管怎么射都射不到箭靶子,一无所获。还被大书法家欧阳询当面作诗嘲笑:

‘急风吹缓箭,弱手驭强弓,欲高反复下,应西还更东,

十回俱着地,两手并擎空,借问谁为此,乃应是宋公。’”

三、 昏忘

例如笑话《糊涂洛阳令》︰“隋氏人柳真恍惚多忘,糊里糊涂。他任洛阳令期间,有一个人犯了合当杖打的罪。当时柳真见其罪状,大怒,便传令手下人赶快拿棒杖来打,并脱下这个犯人的衣服,命令在院子里坐好。就在犯人刚坐好还没打之际,忽然来了一位客人。柳真遂离开现场,带这位客人到房中说话。当时寒冬腊月的,犯人非常的冷,便起身暂时蹲在厅堂屋头晒太阳,并把刚才脱下的棉袄散披在身上。”

“不一会儿,柳真送客出厅门,回来的时候远远望见此罪犯,就大声骂说:‘你是什么东西?竟敢在我厅堂边捉虱子?这个人一看柳真竟然忘了自己是罪犯,便马上慌不择路的逃出衙门,而健忘的柳真竟也不再追问。”

这一则嘲讽昏忘现象是入木三分,有的笑话嘲讽的还不只是昏忘,而是痴呆,例如《痴生卖羊》︰

“传说南朝梁代时有位书生,为人呆痴但又有些口才,他不识羊。有一回别人送给他一只羚羊,他便用绳子拴住羚羊的脖子,牵到集市上去卖。虽然他开的售价不高,但卖了好多次都没卖掉。后来集市上的人们知道了这卖羊的书生傻傻的,便暗地里牵来一只猕猴把他的羚羊换走。”

“这书生看到猕猴,还以为是他的羊,奇怪它为何没了角,样子也变了;又看见猕猴乱蹦乱跳,停不住手脚,心想可能是市场上的人们把它的角锯掉了,它痛,但奇怪的是猕猴头上却没有伤疤?既然观察半天都不足为凭,只好隐忍不言。”

“后来集市散了,书生牵着猕猴回家,路上歌咏着:‘吾有一奇兽,能肥亦能瘦。往日宁腥膻,今来尔许臭。数回牵入市,三朝卖不售。头上失却皂荚子,面孔即成橘皮皱。’”

原来这书生不但不曾识羊,竟然连猕猴也不认识,连续把羊、羚羊、猕猴都给弄混,可算痴呆了!但此人却“略有词辩”,还可“出口成诗”,除引人一笑外,也构成笑话中无法调和的矛盾。因此,笑话归笑话,常常是较不得真的。

四、 文字游戏

如《山东佐史》︰“唐山东一老官吏,家里很有钱,当地前后县令,无不遭他轻侮。当时有一个新县令初至,让人做了一个点名簿去点名,这个老官吏点名时,一看其中有姓向名明府者、姓宋名郎君者、姓成名老鼠者、姓张名破袋者,他就故意打乱名字次序,使这些人名重新排列,试一试那位县官是强或弱。”

“所以他点名时故意这样喊︰‘张破袋、成老鼠、宋郎君、向明府。’可是那位新县令只有点头而已,没有追问的意思。所以这位老佐史出来后便喜滋滋的说:‘帽底可知!﹙我看穿他了﹚’”

此种颠倒人名次序或事件,以求合辙押韵,并可组织成他种文字意义的方式,便属于典型的“文字游戏”。

﹙待续﹚(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