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广场

舒非:香港死,大不易

【大纪元4月10日讯】(BBC香港观察记者舒非报导)每年清明,香港人跟其它地方的中国人一样,会在这一天拜祭先人。而电视新闻也总在这一天,报导人们前往扫墓的情况。萤幕所见,到公众墓园去的路上,人真是多极了,人头涌动,挤得满满的。政府不得不要派大批警员维持秩序,又要作分流。电视里那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说:为了避免拥挤,要在半夜里摸黑出发,赶在天还未亮到达坟场。

香港的墓地,跟香港人的房子一样,最大的问题就是”挤”。坟墓排得密麻麻的,一个紧挨另一个,每个连一米的宽度也没有,之间的空间放不下一只脚印。

外地的朋友摇头叹说:太挤了!且慢,这已是香港去逝者埋骨所在地之中的”超级豪宅”了,因至少它们是独立的。香港绝大多数的逝者,都只能长眠在层层迭迭,像中药店抽屉一样排满了一整片墙的骨灰龛中。那真是一大奇景--每个骨灰龛的空间大概就只三十公分立方,一个个这样的盒子一路排列到屋顶。

***寸土寸金

可是,你也不要以为香港人太刻薄死人,在私人设立的骨灰墓园中买下一个这样的”细小单位”,最少也得花上港币三四万元,倘若位置较好(即方向好,有景观,不需走太多梯级,不太高或太低),价钱还要贵上好多,每个要十多万以至数十万港币。有一亲戚,多年前为年迈父母买了一对相连的”单位”,原来花了十二万,如今有人出价六十万要买。虽然亲戚家两位老人越活越有劲,一点也没入住小盒子的意思,孝顺儿子还是不肯卖,假如卖掉的话,将来很难让两老相依相偎了。你可能会问:港人都那么有钱吗?当然不是。有的人就把家人骨灰放到一些由住宅单位改建的”佛堂”或”道坛”中去供奉,这种”单位”可租可买,不过这有一个问题:就是那些地方都不是永久性的,有的佛堂或道坛经营不善(有的根本就是骗子),主持人欠债后溜之大吉,无人认领的骨灰就会被当作垃圾清除。到了清明节,孝子贤孙想来拜祭,方发觉佛堂早已面目全非,先人骨灰,早已不知去向。政府也为逝者提供”公屋”–较便宜的公营骨灰龛,但供应远远跟不上需求。清明节前几天,报上说目前全香港公家灵灰位只有75个供应,但轮候的名单却过万!其实不是政府不想为市民解决这个难题,而是政府以至私人,想要增设新的骨灰安置所,皆得面对重重的难关。

最为”艰钜”的当然是选址。香港地少人多,寸土寸金,而找土地来建骨灰龛更要难上一千倍。没有中国人想骨灰龛建在自己家附近,无论选址选在何处,附近的居民一定大力反对,除了集体抗议,又会促使当地的区议员,甚至联合政党施压。可悲的是香港政府并非民选政府,没有民意的认受性,面对这种情况,简直寸步难行。

外地朋友出主意说选个深山野岭不就行了吗?但香港地方太小,真是没有荒山野岭,此外因为灵位数量庞大,扫墓者人数惊人,要为他们解决交通问题,也不能选太过偏僻难以到达的地方。就是有私人想建骨灰墓园(这门生意利润极高,想做的大有人在),通常也因为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而却步。

人总会死。为了解决这个”死者无所居”的问题,政府曾经鼓吹人们采用”海葬”(骨灰撒到大海)或”山葬”(骨灰撒于山野)。本来都是很好的意念,但在中国人传统的观念中,”死无葬身之地”一直被视为是终极悲惨之事,特别以老人家为然,子孙纵有此意,也难以太拂逆长辈之意,因而在可见将来,”海葬”或”山葬”仍难成气候。

外地朋友又问:那骨灰位轮候册上的一万多位先人”栖身”何处?答案是:大部分都暂时存放在港九各个殡仪馆中,难以入土为安。所以说啊,”香港死,大不易”!(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