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世界遗产】观赏阿格拉古堡 回顾王朝更迭

张羽良
font print 人气: 22
【字号】    
   标签: tags:

阿格拉古堡(Agra Fort, )位于印度北方亚穆纳河河畔,是蒙兀儿帝国(西元一五二六~一八五七年)阿克巴大帝(Akbar the Great)击退印度洛提王朝(Lodis)所占领的雕堡。



阿格拉古堡外观 (维基百科)

为了防御敌人,一五六五年阿克巴大帝开始兴建阿格拉堡,约耗时八年建成。后来,阿克巴将蒙兀儿帝国首都由德里迁来阿格拉(Agra),古堡才变成王室居所。而阿格拉有三个世界文化遗产,一为泰姬陵,二为阿格拉堡,三为阿格拉郊区的法特普希克里城。

整座阿格拉古堡呈不规则的八角型,融合了传统的印度建筑风格和外来的伊斯兰建筑风格,具有宫殿和城堡的双重功能。因城墙和城门都用红色砂石砌成,所以又得“红堡”之名。古堡南北长约九百一十五米,东西宽约五百四十八米,墙高约卅三米半,周长约二千五百米,有两座大城门和三座小城门,最古老雄伟的城门是地尔费城门。

古堡内的建筑物曾多达五百多座,但保留至今者已经很少。一九八三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阿格拉古堡列为文化类世界遗产。



进古堡大门的斜坡(摄影:意文/大纪元)


进古堡大门的斜坡(摄影:意文/大纪元)



阿格拉古堡内精致的石雕 (维基百科)

遥望泰姬陵 诉说无尽情思

阿格拉古堡内所有宫殿,全都用大理石和其他名贵石头砌成,古堡分设内宫与外宫两部分。有著名的“谒见之厅”,是蒙兀儿王朝帝王接见大臣、使节的地方;另有加汉基尔宫(Jehangir’s Palace)、八角瞭望塔(Octagonal Tower)和莫迪寺(Moti Masjid,因用纯白色大理石建筑而成,精致典雅,故又称珍珠寺)等建筑物。



阿格拉古堡内的加汉基尔宫(Jehangir’s Palace)(摄影:意文/大纪元)

优雅的谒见之厅全部由红色砂岩建成,三排白色的灰泥粉饰过的饰有孔雀图案的柱子托起大厅的平顶。先前,大厅中饰有织锦饰物、丝绸地毯、绸缎天蓬,国王就在这里与大臣们共商国事,如今这些饰品已被掠夺一空。



远眺举世闻名的泰姬陵(摄影:意文/大纪元)

登上八角瞭望塔极目远眺,可以看到北方举世闻名的泰姬陵,隔着亚穆纳河,与阿格拉堡遥遥相对。据说,当年沙贾罕王(Shah Jahan)被其第三子幽禁在这座古堡时,就经常默默地坐在小楼中,透过镶嵌在墙壁上一块大水晶石的折射,凝望着数公里外的泰姬陵,似乎是对爱妻诉说着无限的思念之情,又像是在倾诉他那一颗孤寂哀伤的心。



阿格拉古堡内精致的石雕。(摄影:意文/大纪元)

古堡内的其他华丽的宫殿还有镜宫、扎罕宫、扎罕哥宫、阿可巴宫。这些建筑在设计风格上是混合型的,有些是典型的蒙兀儿型,而其他建筑,如扎罕哥宫则是典型的印度设计风格。



城门一角(摄影:意文/大纪元)

阿格拉古堡内修有一处亭子,它主要是为吸收来自亚穆纳河上的凉风而修建的。其他名胜包括渔宫、王家浴室、宝光清真寺,还有妇女用品市场,在这里,宫内的妇女可以买到丝绸、珠宝、织锦等商品。

蒙兀儿帝国建立 兴衰三世纪

一五二六年,帖木儿(Timur Lenk)第五代子孙巴卑尔(Babur)入侵印度,定都德里,建立了蒙兀儿帝国(一五二六~一八五七)。谈起帖木儿,他自称是成吉思汗后裔,原是察合台汗国的宰相,一三六九年,据撒马尔罕自立,其所建立的帖木儿帝国,被后世称为十五世纪地球上最强大的武力。



阿格拉古堡仅有的两个出入大门之一 (维基百科)

帖木儿先夺得了西察哈台汗国的统治权,在一三七五至七九年间,东攻察合台汗国;一三八八年征服花拉子模;一三九三年征服伊利汗王朝和阿富汗;尔后北上攻入钦察(金帐)汗国;一三九八年南侵印度,洗掠德里;一三九九年西征小亚细亚;一四零二年大败奥斯曼帝国,俘获奥斯曼苏丹,终于建立一个仅次于蒙古的大帝国。



阿格拉古堡内的八角瞭望塔,是当年沙贾罕王被其第三子幽禁之处。(维基百科)

为了恢复成吉思汗的霸业,东征中国一直是帖木儿的梦想。一四○四年(明永乐二年),他率领数十万大军踏上进攻中国的征途,明成祖朱棣闻讯立即下令备战。当时靖难之变未久,明朝边防微弱。一五零五年初,正当帖木儿的前锋部队翻越天山,推进至伊黎河,准备对明朝的甘肃边防军发动战事之际,帖木儿却得急病而逝,解除了明朝的威胁。

帖木儿帝国瓦解后,其后裔巴卑尔再度打败印度大军,攻陷德里,所建立的蒙兀儿帝国,在十七至十八世纪期间,几乎统治了整个印度次大陆,是当时欧亚大陆上的强国。



哈斯马哈勒(Khas Mahal)是一座白色大理石建筑,属于沙‧贾汗的私人宫殿,位于蒙兀儿花园东侧。(维基百科)

印度历史上,除了公元前三百廿二年印度建立第一个统一帝国孔雀王朝之外,蒙兀儿帝国是仅有的第二次统一。在《蒙古族通史》等历史著作上,“蒙兀儿”(Mughal)一词,是“蒙古”一词的讹音。

从第三任帝王阿克巴一直到第六任奥朗扎布统治时期是蒙兀儿帝国的鼎盛时期,疆域达到顶峰,经济繁荣,艺术文化大放异彩。阿克巴大帝(一五五六~一六零五)被认为是蒙兀儿帝国的真正奠基人和最伟大的帝王。他征服旁遮普南方罗奇普特(Rajput),控制胡茶剌与孟加拉地方,但大部分领土纳入蒙兀儿版图,则是在阿克巴之孙沙贾汗(Shah Jahan)时代。

奥朗扎布帝王驾崩后,蒙兀儿帝国开始衰退。一八五七年,印度揭竿起义爆发之后,又被英国击败,英国女王决心将印度纳入版图,彻底毁灭已经衰弱不堪的帝国,从此英国在印度独霸一方,直到一九四七年印度独立为止。

--转载自《新纪元周刊》第45期【世界遗产】栏目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这句流传中国已久的古谚,到了人类文明日益发展与进步的21世纪,竟仍适用于今日的天下局势。摊开人权的血泪史,近60年来全球所发生的三大种族灭绝事件中,除了1994年发生于非洲卢安达的胡图族(les Hutus)对图西族(les Tutis)的激烈血腥屠杀,造成约50万人的死亡事件外,其余发生在红色高棉与苏丹的大屠杀,其事件背后都可以明显见到中共的影子。
  • 嫦娥奔月及月亮上玉兔的传说,均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故事,然而在一个消失了上千年的神秘古文明中,竟也有着类似的传说,被科学家们公认为拥有高度文明的马雅文化,就流传着月亮上有一个月亮女神养了一只兔子的说法。
  • 被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吴哥窟,在柬埔寨当地称为小吴哥或吴哥寺,它的占地总面积仅及大吴哥城的四分之一,但若论单一建物面积,则是所有吴哥神庙中最巨大且宏伟的一座。在真腊王朝时代,由于信神敬神的缘故,所有石头建筑都是神居之地,国王与人民都住在木造房子里。
  • 接连的暴风雪不断袭击美加地区,成了国际新闻经常报导的题材,但北半球适逢冬日,这样的天气还无法以异常视之。令人印象深刻的反倒是今年夏天,在中国北京所分别降下的2次飘雪,这件事在无国界的网路上盛传一时,在人权记录极为恶劣的中国,在中共治国之下的首都吹起六月雪,不管事情真实性为何?却很自然而然地被人们视为是,神州大地上发生了巨大的冤屈。
  • 公元五世纪左右,中国正处于三国时代,当时位居东南沿海的吴国孙权,对经略南方海洋有兴趣,曾经派朱应、康泰二人出使“扶南”,扶南也是柬埔寨的旧称。史书上记载,扶南王范旃曾遣使者向东吴奉献琉璃,也曾派遣扶南乐工入朝。
  • 老子在《道德经》中对水有很高的推崇:“上善若水,水善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最高境界的善像水一样,水与万物为善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 愈高深的智慧或道理,因为超出了人们能认识与理解的范围,所以反而不被人们相信或重视,就好像人们容易相信魔术与特异功能的存在,却往往对佛法所讲的神通抱持着怀疑的态度一般。其实魔术与特异功能离神通的境界还差远去了,但正因为它比较浅显与表面,反而被人们全盘接受,所以浅显的表相也最能迷惑人。
  • 打开水龙头,淅沥哗啦倾泻而下的水满足了现代人生活上的各种需求,无论是清洁环境、洗澡浇花、洗涤衣物餐具甚或是烹调食物都缺它不可。此水之名还取的颇妙叫“自来水”,或许是习于它的自来,而使人们逐渐失去了珍惜之心,更往往容易忽略了它的存在。
  • “再见!”这句话或也曾轻易或也曾难舍的说过,不管对象是谁?情份深浅?你终不得不相信缘有起时更有尽时,你永远不会知道哪一声“再见”,就可能会和一个多年相识的人从此不再相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