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艺术

中国相声史《历史名家评点》( 四 )

张寿臣习艺与传艺之路﹙上﹚

*嘴皮子的基本功︰

前面说到张寿臣因丧父家贫,生活艰辛,到了一九一一年正式拜入焦德海门下。由于张寿臣觉得自己是“带艺投师”,想快点儿学本事。然而,焦德海却还把他当作开蒙的“娃娃徒”,整天让他练嘴皮子的基本功,他说︰

“生意人全靠说来吸引观众,吐字发音务求准确、清晰,声音宏亮,首先得苦练绕口令,锻炼唇、齿、喉、舌各个部位的发音。”

“要字正腔圆,不准有倒音、讹音、包口音。”

并且规定他练唇音、齿音的绕口令有︰“板凳宽、扁担长,扁担没有板凳宽,板凳没有扁担长。扁担绑在板凳上,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扁担偏要扁担绑在板凳上。”

练鼻音的绕口令有︰“高高山上一条藤,藤条头上挂铜铃,风吹藤动铜铃动,风吹藤停铜铃停。”

练舌音的绕口令有︰“喇嘛端汤上塔,塔滑汤洒汤烫塔。”

练喉音的绕口令有︰“狗啃油篓篓油漏,狗不啃油篓篓不漏油。”

这样加在一起,有十几种绕口令。练了些日子,张寿臣说︰“我这‘喷口’练的差不多啦!”焦看他练了一遍,说︰“脸嘴皮子跟练武术一样,不能光使拙劲,让人瞧着累着慌。‘喷口’不能满嘴喷唾沫星子,喷观众一脸,多没礼貌啊!”要求张寿臣冲着窗户纸练,发音准确、运用自如,窗户纸不能见唾沫星子。一练又是半年。

*学艺与历练︰

有一次,张寿臣提出︰“《哭当票》挺有琢磨劲儿,您教我吧。”焦说︰“别着急,我问你,你到当铺里当过当吗?没有吧!还是的,你太小,短抻练。你知道那个丢当票的当事人的心情吗?如果不清楚,说出来不像,人家听相声的能信吗?”

经过两年的苦练,张寿臣掌握了迟、急、顿、挫等表演技巧,懂得了相声要逗人乐,但,乐了以后要回味,这样才能吸引观众。如果观众笑完了,觉得不是滋味,那就是把“包袱”使歪了。这样又过了一年,他才学会了《哭当票》。

起初,以为《哭当票》是个“学”哏的段子,着重夸张丢当票的人的急劲儿,演出效果还不错。事后,焦问︰“这段相声应该着重‘学’,还是着重‘说’?”张肯定的荅︰“重点是‘学’。”焦说︰“不对,重点是‘说’;应该通过学哭当票这件事,揭露社会上的尔虞我诈、世态炎凉,所以重点是‘说’。如果只停留在‘学’上,观众只不过看看哭当票的惨状而已,受不到什么启示。”

*“出师”前夕︰

在焦德海的循循善诱下,张寿臣明确了“说”、“学”、“逗”、“唱”应当全面发展,尤其重要的是打好基础。后来总结成四句话︰“‘说’、‘逗’是根本,基础要扎深。表演需传神,场场有翻新。”

他重新学了《老老年》、《天文学》、《三字经》,新学了《大保镳》、《八扇屏》以及一些单口相声。焦德海按照不同的题材,提醒他使用不同的表演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他终于掌握了老师的艺术表演风格。

*“撂地”作艺︰

张寿臣十五岁出师,在北京街头、庙会“撂地”作艺。虽然岁数不大,却长成像黄瓜似的细高祧,往那儿一站,一点人缘儿都没有。不论跟谁搭档,观众都稀稀落落的,使他感到非常痛苦。

他当时扪心自问︰“我真的就吃不上这开口饭了吗?不!父亲和老师教的技艺还没施展出来哪!一定要坚持下去,明珠出土的日子总会到来的。”他到东安市场“撂地”说单口相声,能挣多少算多少,宁肯喝稀粥,也要坚持下去。

﹙待续﹚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