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要闻

东部山地陆稻量少珍贵 备受原住民族珍藏

【大纪元11月3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刘嘉泰花莲县三日电)花莲地区丘陵地多,且山区农地较缺乏灌溉水源,不适合栽培平地的水稻,促使耐瘠、耐旱、逆境抗性强的山地陆稻,成为原住民村落栽培的主要稻作,但因陆稻产量少,收成后多被原住民珍藏,等到节庆祭典或亲朋好友来访时才取出招待,陆稻的栽培和食用与原住民的生活文化密不可分。

陆稻又称旱稻,属于爪哇型稻,植株型态与国内一般水稻品种不同,花莲农业改良场指出,据推论山地陆稻品种来源可能是台湾原住民祖先,从东南亚各原居住地所带入的陆稻种原,而因种原的来源地和带入时间不同,形成东部地区山地陆稻品种的多样性。

花莲农改场表示,目前原住民种植的山地陆稻品种包括红糯米、黑糯米和非糯性的陆稻品种,陆稻植株的稻杆较高大,抽穗后的稻穗较一般水稻品种长、谷粒也较大,且对于病虫害耐性较强、对贫瘠和灌溉水源短缺的山地农田适应性较高。

山地陆稻栽培与原住民的生活和文化密不可分,花莲农改场指出,陆稻产量少,且多为零星种植,因此原住民族细心贮藏陆稻收获,只有等到节庆祭典或有亲朋好友来访时,才会拿出来招待贵宾食用,日常生活中有时候则是做为米饭食用或酿酒饮用。

收获的陆稻经过简单脱壳加工后,可制成具有原住民特色风味的美食,陆稻煮成的饭称为“哈哈”,加工制成为麻糬称为“都崙”,香Q可口,这些陆稻食品都是原住民日常生活饮食的一部分,现在则是因应观光发展,“都崙”因风味口感特殊,逐渐演变为伴手礼方便游客采买。

山地陆稻逐渐成为花莲地区极具地方特色的农特产品,各式加工品也备受游客喜爱,但因产量低,农友栽培的意愿不高,花莲农改场为提高陆稻品质和产量,持续进行陆稻种原纯化工作,提升农友种植意愿,希望能保存山地陆稻的多样性和维护陆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