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阿里山邹族生命豆祭 鼓励族人结婚生子

人气: 258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11月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江俊亮嘉义县一日电)2008年阿里山邹族“生命豆祭”今天起展开,举办这个祭仪的目的,是鼓励族人结婚生子,然而“生命豆祭”却不是邹族的传统祭典,而是自2002年以后才有的,因此被族人称之为“新传统”。

世居阿里山的邹族原住民,是台湾岛上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如今还保存两项重要的传统祭仪,就是所谓的“战祭”(Mayasvi)(或译作凯旋祭、馘首祭、战神祭等)及“小米丰收祭”(Homeyaya)。

称其古老,是因祭典中有些祭歌,是采用古邹语唱腔(类似文言文),后代邹族子孙只知其音而不解其义,而且祭仪带有神圣、神秘的色彩,气氛庄严肃穆,完全不容许外人侵扰,更增添祭仪的神秘性。

然而,与“战祭”或“小米丰收祭”不同的是,创新的“生命豆祭”不仅没有神秘色彩,反而是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族人准备小米酒、山猪肉,宛如办嘉年华会一般,欢迎游客上山来参加邹族婚礼。

阿里山乡长陈明利表示,邹族人口不到六千人,人口原本就相当稀少了,加上近年来结婚率又逐年下降,在人口愈来愈少的情况下,长老们不得不鼓吹年轻人结婚,因此才有衍生出“生命豆祭”婚礼。

所谓“生命豆”,邹语称作“fo’na”,也就是台湾人俗称的“肉豆”,这是一种遍布在阿里山区的藤蔓植物,每年十一月开花,随后长出豆荚,由于豆仔美味可口,因此成为族人的传统美食,即使是在最贫瘠的土地上,也能发芽成长,因此以“生命豆”来象征人口繁衍与生生不息之意。

长老们希望族人能像“生命豆”一样,有着强韧的生命力与旺盛的繁殖力,每年都能为邹族生下一串串的“小豆豆”,近年来在阿里山国家风景区管理处的包装下,结合阿里山部落人文、观光、产业等资源,成为一个新兴的节庆活动。

邹族是严格遵守一夫一妻制的民族,男子年满十六岁就可以结婚,由于邹族的传统礼法观念非常强烈,因此婚姻大事,颇类似汉人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双方家长在婚姻的过程中,握有相当大的主导权力。

依邹族婚嫁传统,当男方看中某家的女孩之后,就会央请媒人说合,但是提亲的过程却非常冗长,男方求亲时,女方要依传统礼俗,借故推辞,即使女方早已芳心默许,但她的父亲、伯叔等长辈,表面上还是要极力表示反对,并且要用脚大力跺地,疾言厉色地来责骂男方。

因此,在邹族的提亲过程中,如果男方被女方家长或亲属责难,反倒是一件好事,表示女方有允诺的意思;如果男方央请媒人说合,而女方家属却和颜悦色,甚至是殷勤招待,那么这桩婚姻很可能就会告吹。

邹族提亲的过程虽然冗长繁琐,然而婚礼却很简单,男女双方事先只要准备小米酒、米糕,由男方父母或兄弟陪同送小米酒到女方家,双方共饮小米酒之后,就可以把新娘带回家。

迎娶新娘回家后,媒人会取来一些糯米饭,让新人食用,同时告诫小俩口要永结同心、互爱互助、孝顺父母,随后邀请家族及氏族饮宴,等到饮宴结束,再由媒人将小俩口送进洞房,此时小俩口要有一人故意逃跑,再由逃跑者的兄弟将他(她)追回来。

此外,如果求亲不成,也有人会用抢亲的方式,先将新娘抢回家,再请氏族长老跟女方家族谈判,如果谈判成功,女方家长即不再过问抢亲的事情;如果双方谈判破裂,则将衍生两个家族或氏族的纠纷。不过,这种抢亲的方式,在邹族逐渐汉化后,已经沦为形式了。

令人欣慰的是,“生命豆祭”这几年办下来,新人们也不负众望,陆续有“小豆豆”的诞生,这些新手父母们,必须依传统携带小米酒、糯米糕回娘家,为小豆豆报户口,并接受长者的祈福。

今年报户口的“小豆豆”有二十三位,依照邹族传统习俗,小孩出生满月后,“小豆豆”的舅舅须准备礼物送给新生儿,男生送配刀、女生送手锹,而这些新生命的到来,也为“生命豆祭”立下最好的注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