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雅乐

深刻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乐器──古琴

【大纪元10月12日讯】琴,是中国古老的乐器之一,有关古琴的记载最早见于《诗经》、《尚书》等文献。《尚书》中记载:“舜弹五弦之琴,歌南国之诗,而天下治。”可知琴最初为五弦,周代时发展为七弦,东汉应劭《风俗通》中提到:“七弦者,法七星也,大弦为君,小弦为臣,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魏晋的嵇康(224-263)在《琴赋》中述:“徽以中山之玉”和“弦长故徽鸣”,表示当时已采用徽位定泛音的方式;古琴七弦、十三徽的型制至此已大体定型,之后一直流传延续到现在。

古琴又称为“七弦琴”,是因其有七条琴弦,而被冠以“古”字则是源于其历史悠久。《诗经》中提到:“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鼓琴。”由此可知,“古琴”在孔子时代就已经是广为流传的乐器了。

传统的古琴音乐其表演形式主要分为独奏和琴歌两种方式。根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以及典礼等雅乐外,主要流行于文人,即文化层次较高的士大夫阶层,例如:孔子学鼓琴于师襄子,一曲‘文王操’精益求精;伯牙弹琴子期善听的“高山流水遇知音”;雍门子周的“琴谏”,使孟尝君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及至后来三国时代诸葛亮悠然操琴巧施“空城计”,智退司马懿的十万大军;魏晋竹林七贤的嵇康遭司马昭诬陷,临刑前一曲广陵绝响等例子,使我们领略了历代文人雅士对于古琴艺术的精神境域,并显示了古琴的独奏音乐在当时已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能力。

关于古琴作为声乐伴奏的形式,早在《尚书》中,已有“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以及“搏捬琴瑟已咏”的记载,说明了琴、瑟伴奏歌唱的形式。这种以琴瑟伴奏歌唱,也称为“弦歌”。《诗经》中也记载了:“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在汉代蔡邕所着的《琴操》中,有歌诗五曲(即周代的“弦歌”),其中的“十二操”、“九引”以及“河间杂歌”,皆为以琴伴奏歌唱的表演形式。汉、魏、六朝时期,古琴在“相和歌”、“清商乐”中作为伴奏乐器。至唐宋以来逐步与诗歌相结合,成为所谓的“琴歌”,即以优雅的古琴旋律伴奏古朴的诗词吟唱。

由于古琴长期受到文人气息的薰染,古琴音乐已建立起自己一套完整的美学、乐律、记谱法、演奏技法以及指法等体系,故历来有琴道或琴学之称,因此,古琴音乐比起其他中国乐器较深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观念与审美情趣;在意境与韵味的呈现、古朴典雅与清渺悠远的精神境界方面,更有其独到之处。@*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