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与油管政治

牵动国际情势的黑色力量

文/刘必荣
font print 人气: 22
【字号】    
   标签: tags:

每一段时期,国际上都会出现一些大家所关心的议题,而且直接对国际政治(包括国与国的互动,以及各国权力的消长)造成影响。所以我们除了观察体系结构之外,还得看这段时期国际上的中心议题有哪些,然后从这个议题或这几个议题出发,辐射出去,看它所引起的涟漪效应。

供需不平衡造成飙涨

冷战时期,因为东、西两大阵营处于核子对峙的恐怖平衡之下,核子武器成为中心议题。所以围绕核子武器的“核子吓阻战略”、“限武谈判”、“反核武扩散”等议题,也成为世人关心的焦点。

冷战结束之后,国际政治的互动模式丕变。世人对核武的关切退潮,石油、粮食与恐怖主义,一跃而成现今国际上的中心议题,而且彼此环环相扣。这一章我们来谈石油。

石油为什么涨价?政治因素、心理因素、经济因素都有关系。伊朗与以色列之间的剑拔弩张、投机客的预期因素,都助长着油价的飙升。不过中国与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对石油的需求快速增加,造成供需不平衡,也是油价扶摇直上的重要因素。美国能源部曾指出,就算石油产量不变,市场上对原油的需求每增加百分之一,油价就可能上涨20%。

供需不平衡,中国、印度等国需油孔急,这是“需求面”,那么“供给面”为什么赶不上呢?石油专家指出,这个世界短少的不是石油,而是产油的能力。

确保油源的方法

全球石油储量的65%,原油产量的45%,都来自七个国家:墨西哥、委内瑞拉、伊朗、伊拉克、科威特、俄罗斯和沙乌地阿拉伯。其中前六个国家都因为政治因素而影响产能。石油专家指出,这些国家应该对石油开采的设备与技术有更多的投入,但是他们或因民族主义,或因钱赚得够多,不愿再投入,导致油田开发设备的更新一直受到限制。至于其他产油国,如哈萨克、安哥拉、奈及利亚、巴西等,虽然有与西方合作,但产量增加有限。

观察石油政治的背景时,我们要看些什么?基本上看三个部分:石油进口国的动作、出口国的动作,以及买卖双方关系的互动。

就进口国而言,我们可以看大家全球找油的布局。找油的途径又可分为文、武二途。文指的就是争取在产油国的探勘权、购并西方的小型石油公司、与产油国的石油公司合作,以及将政治与石油挂钩,以增加筹码,巩固石油的来源等等。

石油与政治本就不可二分,现在尤其是如此。当中国的石油公司与印度竞争,争取和缅甸在石油上合作时,用的就是这样的说服。中国告诉缅甸,若与印度密切合作,让印度的势力进入缅甸,则将来印度若与中国发生冲突,缅甸势必被卷入。反过来,若中国势力进入缅甸,将来就算中国与印度冲突,缅甸和印度中间还隔个孟加拉,可以作为缓冲。所以从政治的角度来看,缅甸和中国走得近,当然比和印度走得近有利。缅甸想想,也有道理,于是在石油开发上与中国合作。这样的说服,哪里是基于经济上的成本效益?它就是政治。

政治和石油挂钩

中国和印度在苏丹争取石油开发权时,讲的也是政治。苏丹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想把产油区标给外国石油公司去探勘。中国和印度都想取得探勘权,而苏丹政府正好在中间拉一个打一个,以增加谈判的筹码。最后,中国干脆去找印度,提议两边合作,一起拿下探勘权,免得老是让苏丹政府渔翁得利。

我曾经就这个问题询问过中国大陆石油公司的人:难道你们就这样信任印度,相信他们会跟你们合作吗?得到的答案是:印度不敢背弃协议,因为他们还需要中国支持,帮助他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大陆上称为“入常”)。这又是一个政治和石油挂钩的例子。

在这里我们也发现,石油进口国在全球找油的的时候,彼此有冲突,也有合作。国际关系从来就不是静止不动的。中国在2008年和日本就“东海油气田”争议达成协议,同意搁置主权,共同开发,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东海油气田被称为“第二波斯湾”,估计石油蕴藏量有250亿吨,天然气蕴藏量2,000亿立方米。目前是以天然气开采为主,也有少量凝结油伴随产出。2004年中国开始钻井开采,遭到日本抗议,争议因此而起。日本认为东海海域有“中间线”,中国则不承认有“中间线”的存在。日本又表示,就算中国在中间线以西开采,但是海底的天然气会产生“吸管效应”,中方开采的结果无可避免会吸走属于日方的油源。所以日本要求中方停止开采,或提供相关的数据。中国拒绝,双方关系一度陷入紧张。

摘自《国际观的第一本书》先觉出版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1960年代,拉夫拉克爵士(Sir James Lovelock)开始检验地球做为单一生命体的可能性,他后来命名的“盖亚假说”(Gaia hypothesis)大大影响了生态学。这种假说宣称地球会创造适合生命的条件,展现自我组织和自我管制的质素,类似于活的有机体。
  • 当我撰写本文时,美国西部某州的州长正在发表就职演说,指出该州有许多不适任的老师和学生。但是他说,别担心,说他和他的内阁保证让他们负起责任。问题是,该州拥有全美最多的老师与学生人数,阅读测验的分数却是全国最低,学校和图书馆支援评等也是最低,然而他的演说里完全没有提到。或许他认为,提高威胁会比增加书本效果更彰。
  • 离开这些孩子已经三年了,学校情形仍然没有比从前改变多少,令我极度讶异。当我听到新学校的老师谈论班级毕业,他们说:“孩子们个个都已经长大,变成真正的绅士和淑女!他们变成熟了!”
  • 游戏是孩子最自然而发的活动,透过游戏孩子可以学习许多重要的事物。成人们大概都能接受孩子从游戏中学习的观念,但视游戏为儿童重要的心理沟通媒介,就较易为一般父母所忽略。
  • 在单纯的游戏中,父母以同理心,进入孩子的世界,共同去发觉恐惧的来源,不仅让孩子获得精神上的支撑,同时,开创了一个发挥想像的空间,去表达、理解恐惧,从而走出恐惧。
  • 所以很多年轻学生在学习理化、生物、地科,甚至数学时,心中都有一堆“为什么”的问题,这也是激发他们想一窥堂奥的原因之一。
  • 康德有句名言说:“人是目的、不是手段。”每个人必须要有平等的机会才能去自我实现。基本权利是不能剥夺一丝一毫,否则就无法实现自我。
  • 周勍曾忧心指出:如果不注意食品安全问题,未来导致中国大陆国力崩溃的原因,非常可能是因为食品污染问题而引起的社会动乱。针对这个一发千钧的问题,他在几年前就已开始了大量、翔实具体的研究调查工作,部分成果就是现在这一本书《中国大陆食品污染》。
  • 如果说在中国大陆的大城市里儿童们的不少疾病是由于吃和补的因素所导致的话,那么在广大而贫瘠的乡村里的儿童的遭遇就更足堪忧。如蔬果农药残留、有机磷。会引起神经功能紊乱,重者中毒死亡。果蔬食品的重金属、亚硝酸盐污染属于慢性积累中毒,是导致儿童癌症、软骨病等多种疑难怪病的因素之一。在阜阳这个城市里,因其经年制售劣质婴儿奶粉,导致多名大头婴儿事件而臭名远播海内外,引起了全球对中国食品品质的关注和警觉。
  • 一直想写一本让一般人都看得懂的国际关系书。这个想法其实在20年前就已经萌芽。1987年底,台湾宣布解严,报禁随即于1988年开放。当时我刚回国教书不久,应《中国时报》余纪忠先生邀请,进入报社兼任国际新闻中心主任,负责整个国际新闻的规划。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