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稻香变奏曲特展 台中科博馆9日揭幕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月9日讯】(大纪元记者谢伯壶文字、摄影台中报导)米饭是我们每天接触最平凡的食物,也一直是台湾餐桌上的主角。淡淡米香除了可衬托菜肴的美味,也提供基本热量来源,带来饱足感。但随着社会形态与农业科技的变迁,米饭的香气和口感也因为人们的喜好而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为了带领民众回味台湾稻米产业的今昔并展望未来,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在9日推出《稻香变奏曲》特展,除了透过丰富的展示,诉说台湾稻米的故事,现场也特别请来爆米香师傅,以融合各种米香的“礼炮”为特展揭开序幕。

此次展览,科博馆邀请“东螺客家堡”在椭圆形中庭搭起了两座高约4公尺的“草垺”(稻草堆)(注)。堆成草垺的稻杆用处非常多,它可提供农家换修屋顶所需,混和泥巴可做成屋子的土角砖,冬天可供牛食用,铺在苗床上可保护农作幼苗,也可当成煮饭引火燃料,或作成草绳、草鞋等各种工艺品。

另一特色是入口上方悬吊的一只“稻草龙”。这只“稻草龙”长约16公尺,为桃园县观音乡稻草博物馆馆长王承德制作,是蓝埔村民组成的舞龙队,利用工作余暇练习舞龙技艺和登台演出的稻草龙,配合这次活动友情赞助借展。

科博馆展示组黄旭表示,龙在上古时代被视为保护神,是一种祥瑞征兆,台湾民间节庆时常举办舞龙活动,祈求趋吉避凶。在入口处展出这件可供舞动的草龙,象征了台湾稻米的未来,需要社会大众共同舞动和祈福,因而特别取名为“与草龙共舞”。


现场展示的早期农具。


现场展示的早期农具。

《稻香变奏曲》特展将展览至5月底,欢迎民众前往参观,了解米饭背后的故事,关心台湾农村的变迁。

注:“草垺”是农夫收割稻田后,将打完稻谷剩下的稻杆扎成一束束,然后将这些稻草束层层堆成大小不一的稻草堆。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