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话题

辛素:神韵艺术为我们华人带来了什么?

【大纪元9月29日讯】“咣……”,随着一声铿锵而悠远的锣响,多伦多神韵中秋晚会的大幕缓缓开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美妙伴着神韵乐团的天音,一下子向整个观众席涌来,观众们带着一脸的惊喜,沐浴在神传文化的光环中。

看神韵的演出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每次看后,心中都会充满一种荣耀。散场后,看着座位上迟迟不肯挪动的华人观众,想来心情也和我如出一辙。

我们这些定居海外的移民们,无论从修建铁路的老移民们,还是97年前涌来的香港移民潮,直到我们这批整机、整机落地的大陆新移民们,说起中华文化的神传根底,恐怕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了。

“上下五千年”这几个字在我们所学的课本中也好,在孩时的习文中也罢,或是我们聊天的口头禅中,已被使用了无数无数次了。但是,真要探究起这五个字后面的内涵,在今天这个历史时期,还真得从神韵艺术这儿开头。

神韵艺术在表现中华文化时,重点落在了一个“神”字上。俗话说“三尺头上有神灵”,中华文化是个半神文化,离开了“神”字去阐述我们的神传文化,就算整出个花儿来,那也是不伦不类。没有精神!

说起晚会,从歌舞、戏剧、以及各种各样的名人秀,我看了可真是一摞了。演出后,印象最深的是名人演员们的举手投足和时尚的服饰,和朋友们谈论最多的是花絮,比如某某演员在台上来了个“狮子滚绣球”、再如某某歌星麦克里的电池飞出来了。

神韵的演出,看完了人就没了“追星”的热情,在神传文化的“佛光普照下”,“追星”似乎显得太小儿科了。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神韵晚会从中华文化的创始讲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五千年的历史大戏一幕接着一幕,“神传”的来龙去脉在观众心中一下子明了了。舞蹈“造像”中,有一个情节,石匠梦境中敦煌石窟中石壁上的佛像全“活了”,身着橙红袈裟,打着大手印,佛国世界的慈悲、宽容和普度济世的内涵,已经不用言喻了。

演出后观众们惊诧于中华文化的底蕴之余,思考的是活在世上的真正意义。和娱乐性的晚会相比,有点小学生和大学生的区别。

坐在神韵的演出现场,作为华人的我不禁升起了一种自豪,那种作为神来之子的满足感。西方观众看完神韵演出后,再看华人的那种神情,可是在公司上班时不曾享用过的,是羡慕和惊异。找回了我们的民族之本,在多伦多这个多元文化的城市里,华人所拥有的文化内涵还真是让其他民族另看一眼。

神韵演出在西方刮起了中国文化复兴的旋风,多伦多星报在2007年华人新年期间给多伦多华人拜年的特刊头版,选用的就是整版的神韵“格格舞”剧照。对于西方社会的影响,神韵艺术的作用可见一斑。

正如渥太华大学教授、诗人、作家、加拿大总督文学奖评委席瑞尔.戴彼第所言:“尽管我研究中国历史多年,在看到演出后,我还是对中国文化有了更好的理解。中华文化是这样的非凡。这台晚会的主题告诉我,所有的加拿大人,不仅是华人,都应该来感受这种艺术的熏陶。因为你会因此更好的尊重和理解华裔加拿大人。当你领略了这样的晚会,你就会理解这些伟大的传统。这些人们同你们一样不只是普普通通的人,他们拥有如此珍贵的遗产和传统。”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