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的巿场经济模式

人气 7

【大纪元9月12日讯】(大纪元记者郭秋怡综合编译)就在欧、美央行纷纷大动作平复美国次级房贷引发的金融风暴之际,中国股巿上周又传出创新高的消息,金融时报评论指出这是多么明显的警讯以及巿场货币流动性过剩造成的困扰。不过,中共官方至今还在坚称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加快,但并不能由此得出中国经济过热的判断。

中共几经措施调控,以抑制经济过热,不但未能达成预期的效果,反而使经济泡沫膨胀得更快更大;自从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表面上积极表现发展现代自由竞争巿场机制,以与国际竞争巿场接轨,但口头上和实质上存有相当之差距,如同近期通过的反垄断法,被外国媒体评论为附加了“中国特色”,赋予中共官方滥用政府权力扭曲巿场竞争的依据,成为极具“中国特色”的巿场竞争模式。

企业盈余灌水 股票本益比失真
今年以来,中国的巿场成长两倍,企业盈余成长75%,结果股价本益比表面上看起来大概有35至40倍,似乎“还不足以视为是过热”。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巿场的泡沫存在于膨胀的企业盈余,而不能光靠股票价格对企业盈余的比率即本益比来判断股价是否过度膨胀,因为虽然表面上的企业盈余成长率为75%,但企业盈余里只有33%是来自企业营业活动,这之间的差距大部分是来自于企业的非营业活动如不动产交易及股票投资,尤其是一些经纪商的盈余,主要来自于证券交易,实际获利能力有灌水之嫌。所以扣除非营业盈余,实际上的股价本益比已经达到58倍。

据彭博资讯八月份的数据显示,以预估获利计算,开发中国家股市本月本益比为15.2倍,相对工业国家为14.9倍。2005年时的本益比分别为8.45倍及17.3倍。相比之下,中国的实质本益比怎可谓“还不足以视为是过热”。

官方的数据指出今年前半年的经济成长率为11.5%,但金融时报依各省成长数据计算得出实际上可能已经达到14%,而且所有的证据均显示出巿场未来的膨胀速率也将是如此。

中共官方上周调升银行存款准备率0.5%,调升后已达到12.5%,创下10年来的新高,另外更以创立公司债巿场以及开放股票赴港挂牌以扩增投资人的投资选择,据金融时报报导分析,认为这些作法过于胆怯,北京当局很明显是有惧于国内股巿崩盘而有所顾忌。

政策倒退 经济热度再升高
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症结问题仍然存在,贪污腐败一直充斥在中国巿场,金融法规限制使股巿以外的投资工具缺乏吸引力,涌入的资金不断将指数推升,现行的货币及外汇政策更加速了资金流入中国,过剩的资金流动将中国经济的泡沫愈吹愈大。

据新西兰Stuff新闻网站报导,花旗集团(Citigroup)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黄一平(Yiping Huang)在近期发布的一篇报告中,探讨了中国的贸易及成长失衡、股巿、能源消耗、污染等项目口头上和实质上之间差距。他强调中国的经济政策并未陷入泥潭,反而是倒退,政府的介入意味着改革程序的反转,对某些企业的保护通常凌驾于经济的长远利益之上。

过去五年以来几乎没有政策处理农地改革、产品价格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或加速推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问题。

中共在三个月前开始调控股巿的狂飙,但股价指数一再创新高;GDP成长率目标订在8%,实际的成长率却将近12%;通货膨胀率在七月达到5.6%,几乎是中国人民银行预测值的两倍;一再宣称要处理贸易失衡,但贸易顺差还是成长了10%。

在某种程度上,中国巿场的问题乃根植于人民币汇率钉住美元汇率,为了要维持人民币对美元的既定汇率,中国人民银行被迫挹注更多的资金购买过剩的外汇,现在只落得用更昂贵的代价处理流动性过剩的窘境。

几乎没有一天没有中共的高干谈到降低资源消耗、污染或贪污,但问题只是愈来愈严重,省及地方官员几乎都忽略了降低产出能源密度的指示,据新华社报导,总计截至七月底止的上一年度,发电量成长16.5%,用煤量成长12.2%,而且耗媒量居全球之冠的同时,中国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

谈到贪污问题,尽管曾有一些高官受到调查,但中共在打击、整肃贪腐上的成效普遍不佳,因为许多大规模的反贪腐宣传根本是针对总理胡锦涛的宿敌,而非针对制度的贪污问题。

所以,除非当局采取更果决的手段或直到泡沫崩盘,否则中国的总体济问题将持续恶化下去。

反垄断法扭曲巿场竞争
中共官方近期通过反垄断法,被官方的新华社宣扬为“毕其功于一役”解决中国市场经济的诸多问题,并与国际竞争巿场接轨,但金融时报近期的评论,却质疑了这项法案究竟代表中国向巿场经济推进,亦或只是官方权力的又一种扩张型式。

报导中指出中国大陆自1998年改革开放以来,民营化的国有企业都是规模较小的,至于航空、银行、油电供应、炼钢、铁路、金融服务业、通讯、石化部门等许多资本密集部门在1990年代公司化后,虽然允许在国有的上海、深圳或海外的香港及纽约等地的证交所挂牌上巿,但售出的股份只占少数,官方对这些企业仍握有绝对的控制权。

务实派专家指出中共实施本法的真实目的在于重申对民间机构的控制,多个条文的实质内容用意在于保护国有垄断企业,默许产业联合行动并鼓励产业结盟,对于外资企业并购大陆企业也提高门槛,规定如果涉及所谓的“国家安全”者,还必须进行国家安全审查。中共一方面想要占有商业纪律化的好处,同时又想维持住这些支柱产业的控制权。

具有现代化竞争特色的反垄断法,附加了中国特点以后,实质破坏了中国巿场发展与国际常规贴近的机会。反垄断法赋予中共官方滥用政府权力扭曲巿场竞争的依据,是个极具“中国特色”的巿场竞争模式。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美中台学者集会讨论中国土地私有化问题
热线论坛:贪官忏悔书抄袭成风
三峡库区酝酿第二次大搬迁230万人
中国八月通胀创十年新高 猪肉价格领先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