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艺术宝库

敦煌莫高窟 东方艺术明珠

壁画内容创十多项世界第一纪录
文 ◎ 张羽良 图 ◎ 李昕
font print 人气: 16
【字号】    
   标签: tags:

转载自《新纪元周刊》第16期【文化之美】栏目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是甘肃敦煌石窟的代表,也是中国佛教著名的三大石窟之一,保存了汉、鲜卑、吐蕃、党项等民族奉佛的史迹,名列文化类世界遗产。

莫高窟始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和尚乐樽柱杖西游至此,见千佛闪耀,心有所悟,于是凿下第一个石窟,在此坐禅。现存洞窟492个,凿于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南北长1,600多米,上下5层,最高处达50米。洞窟最大者高40余米、宽30米见方,最小的高不盈尺。

彩塑稀有 藏经洞藏珍


敦煌莫高窟遗址。(新纪元)


(新纪元)

洞窟中,有彩塑2,415身、飞天塑像4,000余身。造像均为泥质彩塑,以佛像居中心,两侧侍立弟子、菩萨、天王、力士,少则3身,多则11身,最大者33米,最小者仅10釐米,多以亮丽的色彩表现人物的性格,神态各殊,珍贵难得。

清光绪年间,道士王圆箓无意间发现,敦煌莫高窟第16窟的北壁上,有个高1.8公尺、宽约0.9公尺的藏经洞,内有无数的佛、儒、道各家经卷、诗词歌赋与地志户籍等书,更有绣画、法器等重要文物约5万余件。在无知之下,绝大部分敦煌经典文物遭贱卖,最后收藏于英、法、俄、日等国的图书馆,因而促成了敦煌学的创立。

据说,北宋时(公元1035年)西夏人攻占敦煌,破城之前,僧人将不便带走的经卷、文书、绣画、法器等物,分别用白布包起来,然后封上洞口,抹了一层泥壁,再绘上壁画,这就是公元1900年所发现的藏经洞。

壁画丰富 飞天是瑰宝



敦煌石窟艺术中数量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部分是壁画,现存4万5,000余平方米,如按2米高排列,可构成长达25公里的画廊,是世界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壁画可归类为“尊像画”,即各种佛、菩萨、天王及其说法相等;“佛经故事画”,是属连环画;“经变画”,系综合表现一部经的整体内容,宣扬想像中的极乐世界;“佛教史迹画”,表现佛教在印度、中亚、中国的人物故事;“供养人画像”,即开窟造像功德主的肖像史。

此外,4,000余身飞天是敦煌壁画的瑰宝,是佛教中能奏乐、善飞舞、满身异香而美丽的菩萨。唐代艺术家用绵长的飘带,使飞天优美轻捷的身躯漫天飞舞,极为丰富多彩、气韵生动。

敦煌石窟壁画内容创下许多世界第一纪录,包括世界上最古老的书籍、最早的纸、活字、报纸、火枪、马具、星象图、连环画、乐谱、棋经、标点符号、栗特语文书、硬笔书法,以及最早的舞台演出图等。@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记者朱莉利台南报导)敦煌舞,源自于举世闻名的莫高窟岩洞中的佛像壁画,这些岩洞壁画从北魏以来直到清朝,历经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在唐朝时达到了最顶峰。壁画中的人物和佛像神态慈祥庄严,栩栩如生。
  • 原以为以敦煌为题材的歌舞剧会类似七、八十年代的大型歌舞剧《丝路花雨》和《敦煌彩塑》,前日看了兰州歌舞团在巴黎上演的《大梦敦煌》,大失所望,震惊不已。

    故事是以一对恋人为题材,男主角是敦煌莫高窟的画家,和将军的女儿相爱。将军不愿意把女儿嫁给画家,要将画家杀死。在刺杀画家时,女儿用身体保护,酿成悲剧。画家因此专心绘画而成就莫高窟杰出作品。艺术毕竟是夸张的,观众最有发言权。

  • 【大纪元3月24日报导】(中央社台北二十四日电)中国考古研究人员最近在敦煌莫高窟北区洞窟有惊人发现,这些洞窟是僧人的禅窟和生活窟,并非先前讹传的画工塑匠窟,其中文物数量多达七万余件,经过鉴定并陈列的文物有一千四百五十一件,其中不乏首次发现的珍贵文物,填补考古学领域的诸多空白。
  •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的大足县、潼南县、铜梁县、壁山县范围,,这里素有"石刻之乡"的美誉。大足石刻最初开凿于初唐永徽年间(公元649年),历经晚唐、五代(公元 907~959年),盛于两宋(公元960~1278年),明清时期(公元14~19世纪)亦有所增刻,最终形成了一处规模庞大,集中国石刻艺术精华之大成的石刻群,堪称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与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和敦煌莫高窟相齐名。大足石刻群共包括石刻造像70多处,总计10万余尊,其中以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处最为著名和集中。大足石刻涉及宗教信仰的石刻尤为丰富,数量特别多,造像达五万余尊,佛、道、儒三教造像俱全。伴随造像出现的各种经传、颂词、榜题、记事之石刻铭文,超过十五万字。这些造像和铭文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对研究宋代的政冶经济、宗教艺术、风俗民情、社会生活等,提供了大量生动的素材。
  • 对于一位18世纪女性艺术家来说,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艺术生涯非同寻常。她出生于瑞士一个贫寒的画家之家,作为独生女,她仍接受了广泛的教育,在十几岁时就已展现出肖像画和歌剧演唱的惊人天赋。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英语,这为她日后在国际上取得成功──成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家、欧洲上流社会的杰出女性奠定了基础。
  • 一生嗜茶,精于茶道的陆羽,被誉为茶圣,奉为茶仙,亲自踏访考察各地茶乡,从种茶、制茶、焙茶、饮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质、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如何影响茶叶的生长和气味,更讲求煮茶技艺、饮茶的配置与器皿,因而写就世界首部茶学专著――《茶经》。
  • 美国风景画家阿尔伯特‧比尔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沟通东西两岸的一座桥梁。他凭借对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与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国西部的精神,为那些永远不会亲自冒险西行的观众开启了一扇窗,让他们得以一窥落基山脉的雄伟壮丽。
  • 1990年林布兰的作品《加利利海上的风暴》在伊莎贝拉嘉纳艺术博物馆(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遭窃,还有其它两幅至今仍下落不明。
  • 春天莅临纽约!摩根图书馆和博物馆(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丝‧波特:拥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广受大众喜爱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还有其它儿童读物的作家和插画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