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散文

【古文观止】明 方孝孺:深虑论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与?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而灭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匹夫,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音: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皆出其所备之外。

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因于夷狄。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负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于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惟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也,而岂天道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

变封建而为郡县:周采封建制度。王者以爵土分封诸侯。其后秦统一天下,废封建,置郡县,分海内为三十六郡。

兵革:兵器及甲胄等军械装备。亦引申指军旅、军事、战争或兵将等。

陇亩:田亩。

社稷:社为土神,稷为谷神,皆天子诸侯之所祭。引申为国家之意。

惩:警戒、教训。

庶孽:庶,长男以外的儿子。孽,妾所生的儿子。此指众子。

七国:指汉孝景帝时,吴王濞、楚王戊、赵王遂、胶西王印、济南王辟光、菑川王贤、胶东王雄渠七国。

武宣:武帝、宣帝。

王莽:字巨君,汉东平陵(今山东历城县东)人。孝元皇后的侄儿。先为大司马,以恭俭收人望,平帝立,元后临朝称制,委政于莽,号安汉公。后假禅让之名,篡汉自立,国号新,法令烦苛,光武起兵讨之,王莽兵败被杀,在位十五年。

光武之惩哀平:哀平,哀帝、平帝。谓光武过惩前汉权落贵戚之弊,不任三公以事,而政归台阁。

魏之惩汉:言曹丕以汉多外戚之祸为戒。

晋之惩魏:言司马炎鉴于魏之孤立,大封宗室于要地,致肇八王之乱。又去州郡武备,召五胡之乱。

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唐太宗,即李世民,唐高祖之子,在位二十二年。武氏,名瞾。有传秘记云:唐三世之后,女主武氏代有天下。上问太史令李淳风,对曰:“其人已在陛下宫中。不过三十年,当王天下,杀唐子孙殆尽。”上曰:“疑似者尽杀之何如?”对曰:“所命,人不能违也。”事见资治通鉴。

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宋太祖,姓赵,名匡胤。五代,指梁、唐、晋、汉、周。方镇,统领兵权,驻节州郡,如唐之节度使。

尽释其兵权:宋太祖建隆二年,召诸镇节度,会于京师,赐第留之,分命朝廷文臣出守列郡,自此藩镇割据之祸除。

子孙之困于夷狄:北宋有辽夏为患。靖康二年,金兵陷汴京,掳徽、钦二帝,北宋王。南宋,向金称臣,卒为蒙古所灭。

赤子:初生之婴儿。

【作者简介】

方孝孺(1357~1402年),字希直,又字希古,浙江宁波宁海人。其书斋名逊志,蜀献王改为正学,故世称正学先生。

方孝孺为送濂的学生,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惠帝时,任侍讲学士,朝廷的政令多出自其手。建文四年,燕王棣攻陷南京,即帝位,是为明成祖,方孝孺被捕下狱,成祖派使请他拟写诏书,方孝孺不从,被杀,享年四十六。四库全书总目评论他的文章为:“孝孺学术醇正,而文章乃纵横豪放,颇入东坡、龙川之间。”著有逊志斋集、希古堂稿等书。

更多资料请参考:http://www.epochtimes.com/gb/6/1/18/n1187523.htm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