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

新西兰公布本年财政预算

【大纪元5月17日讯】(大纪元记者陶意综合报导)5月17日下午 ,财政部长麦克‧卡伦(Michael Cullen)公布了政府2007年财政年度预算。其中主要政策包括将公司所得税由目前的33%降低到30%,增收地区性的燃油税,总计减税10亿元。但个人所得税维持目前税率不变。这是财长麦克‧卡伦任内宣布的第八份财政预算,此次预算政府盈余为63亿元,高于预期的58亿元。预计在今后四年里,每年盈余也可达60亿元。

  商业减税10亿元

   公司所得税由目前的33%降低到30%,该项政策从2008年四月份开始实行。政府为此预计减少收入$21亿。取消个人慈善捐款退税数额的上限$1890,公司和毛利族机构捐款退税的上限5%也被取消。政府预计为此减少收入$6500万。

  预算实质之一:KiwiSaver退休计划

  由政府推动的退休储蓄计划从2007年7月1日开始实施,加入人士可以一次性得到1000元。届时,政府将提供与个人KiwiSaver个人投入相同数目的退税、但不超过每周20元的资金,即一年1040元。从2008年4月份起,雇主也必须为加入KiwiSaver的员工做出贡献,投入比例从员工总收入的1%,逐步增加到2011/2012年的4%。公司将为此从政府处得到税务上的优惠。首次置业者可以提出所有储蓄用于购买房屋,如果已经加入该计划3年,则还可以每年得到1000元,最多至5000元的资助。

  在一个家庭中,如果两位30岁的人士工作,收入为新西兰平均收入3.75万/年),每人每周储蓄个人收入的4%,到65岁时可以累计得到39万元。政府预计为此计划支出30亿元,至2010-11年,政府将为此支出12亿元。

  气候变化之相关政策

  预算计划在10年内向奥克兰火车电气化工程注入33亿元资金,其中奥克兰和惠灵顿两地在未来四年里将投资$5亿元,其它相关花费为1.45亿元。

  麦克‧卡伦在周四预算中肯定了奥克兰和惠灵顿将面临地区性的燃油税,预计每升燃油增收0.10元的燃油税。燃油税每年可增收1.2亿元,将可加速完成交通项目。在奥克兰,该项税收将用于电气化和西区环线工程,在惠灵顿将用于交通枢纽工程。两城市将分别向政府提交征收方案。

  税务局加强房屋市场监督

   在此次预算中,税务局获得1460万元用于加强房地产市场的管理。在当前收入税法律中,在一些情况下如土地被开发、分割或倒卖土地等,应当按照法律缴纳所得税。麦克‧卡伦表示近年来税务局已经开始监督这一领域,每年在方面的税收为1亿元。此举被视为试图为房屋市场降温的措施之一。

  其它预算

   四年医疗预算投资30亿元,其中19亿元用于通货膨胀的调整,2.3亿元建设额外14所学校。

  在周四公布的预算前,部分预算数据已经提前公布。这些预算包括国际国内等多项内容。如国际援助增加7千万元,达到4.29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3%。在今后四年中,生物安全、边境控制方面新增3740万元,每年1千万用于土地流失控制,每年2300万元用于防止自杀,大学每年将获1.29亿元资助,1.5亿元用于对老年人的照顾,额外8千万元用于帮助他们住在自己的房屋内。今后两年内,政府将花费7百万用于在中国推销新西兰形象。

  个人所得税不减受指责

   在周四预算公布前,电视三台所做民意调查显示,58%人认为如果麦克‧卡伦没有在这次预算中减税,他就应该被撤换。66%的人认为39%的税率应当降低。但此次预算案不涉及个人所得税的调整,在本周一即得到来自总理海伦.克拉克的肯定。财长麦克‧卡伦也以刺激通货膨胀、抬过利率为由为维持个人收入税辩护。

   财长麦克‧卡伦此举,不仅受到来自反对党-国家党的批评,同时也招致(前) 联合未来党议员高登.考普兰 (Gordon Copeland) ,他是该党税收发言人,而该党党魁皮特.邓恩(Peter Dunne) 是目前联合政府的税收部长。高登.考普兰于周二(5月15日) 即对麦克‧卡伦的政策进行批评,指责税收政策没有因应通货膨胀的变化,现行税率政策的不公平,使得那些无法享受“为家庭工作(Working for family)” 计划的人士,其税后的购买力在连年持续下降。周二公布的一份独立调查报告也显示,固定的税率上限已经使得多达12%的新西兰人在交纳39%的税率,而在2000年只有5%的人达到这一税率的下限。高登.考普兰表示在2000年以来累积的通货膨胀为22.6%,因此39%税率的下限应当是73560元。

  2008年减税?

  财长麦克‧卡伦在个人税率政策受到批评的同时,暗示2008年可能制定一项长期计划,为此招致国家党党魁的批评,指其明年减税的唯一理由是由于明年是大选年,其它时间不是负担不起,就是可能带来通货膨胀。麦克‧卡伦以周一公布的今年第一季度高涨的零售数据回应指责。不过,2008年减税仍然被外界评为“政治”决定,而非“经济”决定。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