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漫游

专访神韵制作总监谢佩蓉

以单纯的心思演出 让古典的文化重生

【大纪元4月24日讯】(大纪元记者吴涔溪采访报导)谢佩蓉是新一代的艺术家,沈稳的言谈却流泻出对传统、古典艺术的追寻与坚持;有一副年轻甜美的外型,对艺术具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兼具现代与古典美,在新世代的艺术家中,气质、涵养都极为罕见。

美国神韵艺术团的制作总监谢佩蓉,出身艺术世家,母亲姚明丽是台湾著名的芭蕾舞艺术家,是首位将《睡美人》、《天鹅湖》、《吉赛儿》、《胡桃夹子》等经典芭蕾剧带到台湾的艺文界人士。

谢佩蓉承袭母亲的艺文基因,从小学习芭蕾舞蹈及音乐,在台湾完成高中学业后,赴美学习古典钢琴演奏,于著名的约翰.霍普斯金大学琵琶地音乐学院获得硕士学位。

神韵艺术团2007年4月7日起在台湾台北等五大城市展开15场的巡回表演,回到故乡的谢佩蓉,像个小女孩一样雀跃,这里是她的家乡,也是她学习中国文化的母土,她说:“我人格养成最重要的部分,是在台湾完成的。”

时间仿佛倒转了20多年,那时芭蕾舞剧在台湾刚刚萌芽,谢佩蓉几乎每天跟着母亲在台北国父纪念馆看文艺表演,或是进出后台指导学生彩排、编导舞剧,艺术在她童稚的心灵,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台湾芭蕾舞起步的阶段,是我母亲推动的,那时候物资贫乏,做起来很困难,印象最深的是,很多学生常在我家缝制衣服,记得有一次,半夜的时候,母亲带着我去敲布店的门,因为要演出很赶、很着急。”

谢佩蓉是家里年纪最小的孩子,从五、六岁开始,就跟着母亲为芭蕾舞剧台前幕后的奔走。如果说,一个人一生当中,有一幕场景、一段对白、一种声音、一股力量打到人们心灵深处,以致于影响他一生,那么,艺术在谢佩蓉儿时留下的记忆和震撼,足够她一辈子细细品味。

“我永远记得我很小的时候,看到的这些景象和音乐,我可以感觉到艺术有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取代的,可以打动人心,我那时候大概只有七、八岁,但是我觉得艺术的力量很大,无关乎年纪,无关乎懂事与否,大到可以震撼人心,当被艺术震撼,我一辈子不会忘记,并且在当下明白,我一辈子想要亲近它,我想要走这样一条路。”

谢佩蓉是幸运的,特别是巡演世界各地,接触到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华人社群之后,她更感觉到自己的幸运。在台湾完成高中学业才出国深造的她,具有坚实的中华文化基础。这次随着美国神韵艺术团回到台湾,回到仍有人谈“四书五经”、仁义礼智的故乡,让她备感亲切。

若要说走上艺术之路是跟随母亲的脚步,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涉猎则是受到父亲及学校师长的启蒙。父亲从不管她学校的课业,但会买很多的书给她读。学校的老师也非常注重他们的国学素养,不论是四书五经、诗词歌赋,中华文化思想及道德的精华,都在她幼年及求学阶段就已奠定。

回忆起儿时所学,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当中的〈卫风‧木瓜〉篇,至今令谢佩蓉印象深刻,“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一首超越男女间互赠情谊的诗句,透过质朴的语言,表达先民纯洁心灵与宽阔的胸怀。谢佩蓉认为,这首诗的意境很美,谈的是中国人应该有的胸怀。

“回到台湾来,会觉得特别的亲切感,四书五经、诗词歌赋,这些中国祖先和伟大的哲学家留给我们的美德和理念,台湾的孩子可以常常学习。在文化熏陶的耳濡目染间,身上就会带有这样的特质。对台湾的孩子来说,应该要珍惜这样的环境,要清楚自己的根在哪里。”

神韵展现的特质:纯粹

“艺术,大凡人生中的很多事物,当她够纯粹的时候,你就会为其所感动。”谢佩蓉认为,神韵艺术团演出感动人的地方,不在于炫丽的灯光和舞台布景,真正感动人的是最简单、最真挚、最纯粹的感觉。

例如满族舞表现的是女性的温柔、贤淑、端庄,蒙古舞表现的是男子奔放的热情,每个节目要表现都很纯粹,没有添加杂质。所以当这些节目展现出来,人们很直接就能感受,不需要是艺术鉴赏家能看得懂。

神韵艺术团的表演目标很清楚,就是让各个阶层、不分年纪和国籍的人都喜欢,具有大众化、普及性,不像在音乐厅里欣赏古典音乐,许多人会感觉有距离。但是神韵的演出希望在没有距离的情况下,把一些古典的、纯粹的艺术带给人。

谈起艺术的纯粹性,谢佩蓉的眼睛绽放着光芒。她认为,不一定是雍容华贵的贵妇才能称之为美,生活当中一个不起眼的场景,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一个村妇在太阳底下辛苦的工作,在某个时刻、某个情境,你也会被他的神态、被他们的眼神感动。

“我们如何将这样感动凝结的时刻呈现出来?艺术反应人真实的内心世界,要表现出好的艺术,艺术家必须先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清楚自己要表现的是什么,具有很好的素质,透过一定的技巧表现出来,人们在看的时候,也会感动。”

谢佩蓉强调,艺术家的内心必须很纯粹、很干净、没有杂质,才有可能表现出一些感动人的特质。

古今中外、人类的文明史上许多不朽的艺术品,来自于对天、对神的崇敬。埃及金字塔、对神礼赞的著名合唱曲、大教堂、敦煌的石窟等等,当创作者内心很纯净的时候,在艺术上会自然的表现得很好。这样的天赋不是强为,而是一种人的素质,是经过时间和历练,及对自己的不断的要求而达到的,是艺术家自身的修为起到关键的作用。

幕打开刹那 完美感动

美国神韵艺术团在美加、欧洲、澳洲、日本及台湾的演出,都造成轰动,不同专业领域的人都在其中看到可学习的元素。身为制作总监的谢佩蓉,不仅担任男高音关贵敏先生的伴奏,也参与了策划制作,包括灯光、音响、天幕等整个幕后工作的制作、协调及统筹。

在时间紧凑、快速移动的巡演行程,舞台如何达到完美的呈现,确实是一大挑战。谢佩蓉说,不光是舞蹈节目要做得很完美,舞台上的所有细节,那怕是侧幕条和横幕条,如何弄得完整、干净,都是努力的方向。

“因为我们希望幕一打开的时候,就能给他一个完美漂亮的画面,我们相信,在那一刻带给观众感动,人们会永远记得,因为艺术的特点,就是超越时空的。”所以制作人员在装台的时候,就是希望让观众一眼看到就觉得很棒,就是那一个Moment、那个瞬间、那一秒钟,他永远会记得。

舞监的角色让谢佩蓉的收获很大,了解在舞台上,所有与表演艺术相关的合作关系,灯光、天幕、舞台大小摆设环环相扣,哪一个方面没做好,就达不到整体的效果,所以制作部的成员也都在互相学习,如何搭配合作,以展现最好的效果。

播下纯正艺术的种子

台湾的社会变迁的很快,在这样一个价值多元混乱的时代,孩子面对的挑战和引诱也多,谢佩蓉认为,小孩子天性是很纯粹的,给他好的东西,他明白了,一辈子都会记住。

谢佩蓉表示,神韵艺术团大多是在海外长大的第二代华人,将中国传统的美德及五千文化的精彩故事讲给他们听的时候,他们也可以把节目演出的很好。相对而言,台湾有很好的环境,在这环境成长的孩子应该珍惜,领略祖先们留给的美德。

谢佩蓉相信,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或是艺术工作者,会知道什么是好的、美的、善的,今年的神韵艺术团的巡回演出,已在观众们的心中洒下了种子,“或许你也可以追寻神韵的脚步,追寻生命之根。”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