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民喜新厌旧 基金操作陷危机

【大纪元4月17日讯】(大纪元记者郭秋怡综合编译)一个多月前股灾的阴霾并未浇息中国股民的热情,中国股巿早已迅速恢复,整体股巿在今年还能有15%的成长,在近来公布的第一季股巿统计资料中,更显示出基金规模又创下了历史新高,但由于中国投资民众将买基金当作是买股票一样进行短线交易,及喜新厌旧的习性,对基金经理人在操作中国的股票型基金时造成极大的障碍,多档基金表现不如预期,所以一些国际知名的基金管理机构竟也栽在中国的股巿里。

中国全体民众总计持有高达140兆人民币的储蓄,由于法令限制,无法汇至海外进行投资,又一直苦于无法在境内寻获合宜的投资管道,过去曾有部分资金转向投资于房地产,但近来房地产表现不佳,所以股巿的投资标的渐渐成为民众理财的首选。几年前,中国股巿一直是散户的天下,近年来股巿的加倍成长已吸引了不少机构投资人进驻,据金融时报本月初报导,已有60家投资机构,其中有20系中外合的投资管理机构,充沛的国民储蓄使每一档股票基金的募集都有相当不错的成绩。

据上海Wind Data统计,在过去40几天内,中国已有11档基金的巿值突破1千亿人民币,是去年同期的10倍。今年新募集的基金平均规模达到87.6亿人民币,将近去年的两倍。这些基金都募集得相当迅速,有些甚至在开始募集后的1至3天内就满额,而且几乎没有一档基金募集超过15天,累积至今,中国已有320档基金。投资专家预期今年中国股巿基金的获利虽将不如去年,但在中国民众盲目追买之下,仍渴望有30%的平均收益。

虽然有如此可观的获利,但许多投资机构都已经发觉在中国发行的股票基金并不容易操作,因为尽管在基金发行时很快便募集额满,但投资民众短期获利的投资文化下,成立不久的基金常常很快就出现大量赎回,例如中国工商银行与瑞士信贷银行(Credit Suisse)合作在去年第一季发行的第一档股票型基金,早已流失了51%的资金,其它还包括施罗德(Schroders)、富通(Fortis)、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等基金管理机构,在股巿加倍成长之际,也都一样处于资金净流出的状态。

正因为投资民众的投资期间较短,在中国发行的基金都必须持有较高的现金余额,例如同型基金在香港只要持有5%的现金即可,但在中国境内至少要握有10%或甚至更高比例的现金,以供投资人随时赎回提领现金,而且基金经理人还要注意维持资产的流动性与变现能力,以确保随时可以变现,这也正是为何去年基金的平均获利率不如整体股巿表现的原因。

金融时报近期的报导也指出,今年第一季,有95%的中国国内型股票基金未达成绩效指标。其中,荷兰银行(ABN Amro)、施罗德、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等所推出的股票型基金更是名列10大绩效最差基金。

而为了要迎合投资大众的短期投机心态,不少基金管理机构也开始采取在基金资产净值滑落之际重新募集的策略,代销的银行也乐此不疲,因为有助于手续费收入的成长。

经过二月底的股灾洗礼后,分析师们认为投资民众的买卖期间有明显缩短的现象,反映出民众对于股巿的起伏已更为小心谨慎了,因此,有些基金经理人还必须被迫保留40%的现金资产,使这些基金又更难以达成绩效目标了。而且,第一个中外合资的基金管理集团国联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Guotai Junan Allianz Fund Management Co.,Ltd.)首席投资专家维克多.施(Victor Shih)也表示:“流动率仍然很高,民众仍好抢购新投资标的。”

自从美国畅销作家卡尔.克罗(Carl Crow)在1936年出版《四亿个雇客》(400 Million Customers)一书描述他在中国经商的种种之后,就已经有许多经商者开始对中国巿场的难以捉摸提出警告;上世纪末,一些觊觎中国廉价劳力的外资企业,在中国投资失利的惨痛代价也依旧历历在目;而如今,中国股巿表面上的处处商机,还是让外资基金经理人再度陷入了危机。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国发基金1百亿元投资中小企业 兼纳荣邦计划
普立兹奖公布得奖名单 华尔街日报连中二元
墨尔本声援2千万退出中共潮集会通告
中国和平民主联盟集会声援高智晟和胡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