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宋 曾巩:赠黎安二生序

font print 人气: 90
【字号】    
   标签: tags:

北宋时,欧阳修提倡“师古”、“明道”的古文,曾巩、王安石、三苏皆响应,造成宋代文风的转变。但当时西崑体(其特色为模拟李商隐诗风,词藻富丽,声调铿锵,好用僻典)骈偶的文体还很流行,于是世俗多讥笑写古文之人。从此文张中,可见当时文坛潮流的趋向。


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音:位)余,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余。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将行,请余言以为赠。余曰:“余之知生,既得之于心 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于里人。” 余闻之,自顾而笑。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余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音:具)止于笑乎?然则若余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余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赵郡:今河北赵县。苏轼之远祖味道,为唐时赵州人,故云。
同年友:谓同年登科之朋友。曾巩与苏轼同登嘉祐二年通士。
闳壮隽伟:形容规模伟大挺秀。
魁奇:杰出异于平常。
顷:不久。
江陵:今湖北江陵县。
司法参军:官名。参军,郡府中参谋军务之官员,并冠以职称,掌司法者,为司法参军。
斯文:此种文章,指古文,与时文不同。
迂阔:思想言行不合实际。迂,曲折,言行夸诞、不切实际。阔,广、大。
庸讵:反问之词。庸与讵同义,何也。犹言岂只。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音:耸)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音:萨),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𫓩𫓩(音:匆)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 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音:促)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 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 余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 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夫铭志之着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茍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

  • 无法想像,没有芭蕉的东方庭院,也无法想像,没有芭蕉的古典文学。没有那一簇簇叶面舒张,深碧漫展的芭蕉叶,开在白粉墙边,湖石畔,生在三月的薰风里,长夏的庭院中。古老的文学,没有那一袭轻碧浓绿的芭蕉,千年来,那夜夜夜夜的雨,竟落向何处呢?那夜雨里,那孤独的,冤屈的,寂寞的,抑郁的,在人世间受遍磨难的孤苦灵魂,又与谁共鸣?
  • 《帝鉴图说》插图《望陵毁观》,描绘唐太宗体从魏徵劝谏,拆毁了台观。(公有领域)
    唐太宗尝言:“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如果有这样的一个暴政,不仅“防民之口”,官员们还肉麻的为暴政歌“功”颂“德”,这样的政权又能维持多久呢?
  • 一座燕子楼,引来文人墨客无限怀念。而楼主是大唐的一名歌妓,名叫关盼盼。白居易、苏轼、文天祥等人吟咏燕子楼,必会提起那位忠贞的美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