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晚会是活生生的艺术博物馆

李秀萍
font print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26日讯】笔者前往美国首都史密斯博物馆群中以收藏东亚艺术文物闻名的富意尔艺廊(Freer Gallery),才刚踏进佛教艺术展览馆,看见的第一座佛像就觉的非常眼熟,仔细想了想,在首届新唐人全球华人新年晚会的大型舞蹈《万古天门开》中,手持琵琶的天神在天庭翩然起舞,里面有个屈膝的动作就跟这座神像相似。

2006年晚会的舞蹈《仙笛》中,众仙女翩翩起舞时,也有这个的动作。仔细看说明,原来这是一尊舞蹈之神Shiva Nataraja的铜像,他周身围绕着火光圆轮,一脚踩着意为“无知”的妖魔而起舞,他的舞是宇宙之舞,以舞创世,驱赶无知幽黯,进而超脱昇化。原来这是天神的舞蹈动作,原来这个动作包涵着创世的深意。

但是我想他们让我感觉相似的主要原因,还不只是动作。舞蹈讲究形意兼顾,特别中国艺术首重“意”。

这就是踢毽子的国手不会让您联想到舞蹈之神或感到神圣高洁的原因。我想这是他们配称神韵舞蹈团的原因,他们确实把佛的“神”韵传达出来了,难怪《仙笛》的意境如此脱俗。

转身看房间里面其它的佛像,怎么每尊看起来都那么眼熟?以前不会有这种感觉的。比如这两尊阿弥陀佛像和菩萨像,立刻让我想到今年的舞蹈《造像》:“一位敬仰神佛的石匠在佛洞中雕刻佛像﹐苦无思路遂然入睡﹐ 似梦非梦间神佛霎然出现﹐尽显异彩﹐给予他启示。他醒后顿时灵感泉涌而至﹐挥锤继续创作。”

舞台上的敦煌石窟中,那一尊尊的“佛像”,他们庄严慈悲超然的神情,那些佛的手印,甚至佛像衣服的波纹,还有脚下的莲台,特别表演者超然尊贵的气质,跟博物馆里这尊佛像相似。

刚才说过,中国艺术首重“意”,也就是内在的修养,一般的舞蹈演员决对演不出这种纯净肃穆庄严气质,真的达到教化人心的巨大作用。

走到隔壁的展览室,迎面而来是四大天王雕像。立刻又让我联想到起码两届新唐人晚会的节目:2005年的大型乐舞《佛光普照》和2007年的舞剧《善恶有报》。

记得舞剧《善恶有报》中有四名中国共产党的恶警(共产党是无神论主义),将善良无辜的法轮功学员迫害致死,引起上天的愤怒。两尊身着古代盔甲的天神,用雷电惩治恶人时的面孔令我印象深刻。

当时不甚了解为何他们选择扮演狰狞的面孔,现在看到这几尊四大天王的雕像,就明白了他们是为了表现佛教中正神对邪恶的愤怒。这些妖魔害人、指使人做不好的事情。护法神消灭了害人的妖魔,人们就不容易做坏事,同时也教育人们邪不胜正的道理。我觉的新唐人的新年晚会,真的起到在道德、文化、艺术多方面的教育意义。

其实,四大天王有很多不同形象,在2005年的舞蹈《佛光普照》,众神在天庭庆祝主佛降临,那时四大天王的形象就非常慈祥慈悲。神的愤怒只针对做坏事的人和另外空间的妖魔鬼怪,所以只要我们不做坏事,不破坏正教正信的修炼人,我们不用担心神的愤怒,他们是保护好人的。

刚才讲到中国艺术讲究形与意,因此要表演古代艺术,除了内心修养与舞蹈技术以外,服装的历史考证也非常重要,决不能失真。

我走到下一个房间,看见一尊晋朝的菩萨站像非常吸引我,看了一会儿,觉的她的发型、头饰和服装与新唐人晚会《红眼狮子》里观音菩萨的造型也有相似之处。头顶盘大髻,前面戴金冠。我对于新唐人的美术设计组在历史考证方面下的功夫十分感动。

这次参观佛教艺术展,最令我感叹的是一幅十五世纪的千佛画,释迦摩尼佛在画像的正中间,周围有一千尊小型佛像。仔细观看,那一千尊小型佛像极为工整,简直就像用图章印出来的,可是你能发现那全部是手绘佛像,因为每尊小佛虽然工整,但却有些细小的不同,那得花多少心血啊?

突然我觉的我对于《造像》这出舞蹈所表达的敬神之意,有了更深的体会。人类创作神像、佛像永无止境,因为用尽人类的所有的表达方式,也无法表达对于创造人类的神佛的敬意。同时,对于新唐人电视台的制作中反映出的敬神传统,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我想这就是为什么这台晚会能 够如此感动人的原因。

很巧的是,我在展览中看到一幅石雕,叙述释迦摩尼佛在鹿野苑讲法的浮雕,其中一名弟子专注听法的神情,令我非常感动。那表情,那手托下颚的姿势,与我看到的今年晚会的华府场报道中有位观众的神情,跟这尊浮雕呈现的当年释迦摩尼佛的弟子听法的神情同出一辄,从他们的眼神中知道他们的心灵受到洗涤与感动。

看到新唐人呈现的正统艺术能够如此打动人,善化人心,我也感到非常感动。现在非营利团体很多,但是像新唐人电视台能够做到这样成度,谨以此文献给新唐人电视台新年晚会的总指导人与所有员工,人们将不会忘记你们的付出。(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圣保罗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位于伦敦市中心,拥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教堂著名的特色包括灵感来自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米开朗基罗设计的圆顶,以及精致的西立面,有着宽敞门廊和双塔楼。雷恩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汲取灵感,融合科林斯柱、壁柱和三角楣饰造型,将这些元素与巴洛克风格合为一体,诠释出独特的英式风格。
  • 舍维尼城堡(Château de Cheverny)不仅仅是一座雄伟的城堡古迹,更是一座实实在在的家庭住宅。这座城堡座落在法国中部罗亚尔河岸的一个美丽山谷中,是一个活生生的博物馆,展示着过去法国家庭生活的样貌。
  • 对于一位18世纪女性艺术家来说,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艺术生涯非同寻常。她出生于瑞士一个贫寒的画家之家,作为独生女,她仍接受了广泛的教育,在十几岁时就已展现出肖像画和歌剧演唱的惊人天赋。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英语,这为她日后在国际上取得成功──成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家、欧洲上流社会的杰出女性奠定了基础。
  • 瓷器的历史大约可追溯至两千年前的中国。瓷器是一种玻璃化半透明的白色陶瓷,通常由高岭土(kaolin)(一种黏土)和白墩子(petuntse)(一种矿物)以高温烧制而成。瓷器到了近代才成为西方的遗产。14世纪时首次从中国传入欧洲。
  • 一生嗜茶,精于茶道的陆羽,被誉为茶圣,奉为茶仙,亲自踏访考察各地茶乡,从种茶、制茶、焙茶、饮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质、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如何影响茶叶的生长和气味,更讲求煮茶技艺、饮茶的配置与器皿,因而写就世界首部茶学专著――《茶经》。
  • 1940年代后期,尽管世界逐渐从二战的破坏中恢复过来,但有些传统艺术和文化的元素却逐渐被削弱了,传统艺术中的真、善、美价值渐趋式微。
  • 圣约翰大教堂拥有雕刻精美的外观和双排飞扶壁(flying buttresses)造型,毫无疑问是晚期哥特式建筑。教堂长377英尺,宽203英尺,白色抛光外墙上装饰着雕像、石像鬼(雨漏)、窗户浮雕,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飞扶壁。飞扶壁上妆点超过95位十九世纪荷兰人物。一旁简约的红砖罗马式塔楼与哥特式装饰风格的大教堂形成鲜明对比。
  • 国立台湾博物馆举办“捷克城堡与堡邸特展”(Czech Castles & Chateaux),展期自6月13日起至11月30日止。欧洲中世纪城堡台湾巡礼,有近百件捷克珍贵文物精彩亮相。
  • 美国风景画家阿尔伯特‧比尔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沟通东西两岸的一座桥梁。他凭借对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与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国西部的精神,为那些永远不会亲自冒险西行的观众开启了一扇窗,让他们得以一窥落基山脉的雄伟壮丽。
  • 富维耶圣母大教堂(Notre-Dame de Fourvière)与巴黎圣心大教堂(Sacré-Coeur)一样,都是为了遏止社会主义公社的发展而建造,标志着回归宗教与传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