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史料

《福尔摩沙大百科》 台湾开发史

【大纪元2月20日讯】

看地图讲古

我们常说,台湾南北长、东西窄,像是一个完整的蕃薯,这是因为我们看到了现代地图的情况。透过现代化精良的测绘技术和电脑科技,台湾的地形一览无遗,便于我们对土地的了解。

 但在早期的地图中,台湾可不是只有一个样子。一开始,由于几条西部大河的出海口相当广阔,那些航行路过台湾海峡的外国人以为台湾其实是三个岛屿或是两个岛屿,等到荷兰人环岛一圈后,才测绘出第一张比较接近实际形状的台湾地图。

 到了清朝时,由于官府的统治能力及人民的开发多集中在西半部,描绘台湾的地图也常是只有西半边“半个岛”的山水意象式地图,至于山区和东半部,则几乎空白。晚清时,这样的地图让野心国家有了借口,因为对照他们所测绘的完整“全岛”地图,他们就可以宣称台湾东半部并不属于中国。

 日本统治时期,为了充分利用台湾的各项资源,而使用现代技术加以测绘,那时所画出的台湾地图,形貌即与现在相差无几,虽然精确,却也少了一点想像的乐趣。

用食物写历史

各式各样的人在台湾活动过,从日常饮食当中就可以发现端倪。原住民一般以小米、芋头和山药为主食,搭配鱼、肉等蛋白质食品,相当健康。休闲宴客时,另外会拿出槟榔来宴请对方,这点现在许多“红唇族”仍然亲身奉行。荷兰人与西班牙人在台期间,也曾带来欧式的饮食,但并没有留存,倒是引进了一些作物,如荷兰豆。



荷兰人在台湾停留38年,留下了至今仍被台湾人普遍食用的“荷兰豆”。(许育恺/摄)



1949年,大批外省人跟着国民政府来台,以面食为主的北方人将烧饼、豆浆和油条带进台湾,成为台湾人的早餐选择之一。(许育恺/摄)



明治维新后,深受西方文化洗礼的日本,也将西方部分饮食习惯与食品,包括咖啡、牛奶糖、乳制品等引进台湾。

 而汉人的饮食习惯,如吃米饭配蔬菜,以及煎、煮、炒、炸等烹饪手法,一直是台湾饮食的主流,即使历经日本统治,也没有改变。不过日本人也引进了很多食品,如牛奶糖、啤酒、饼干,还有如今我们惯吃的便当、关东煮等,都是最佳见证。战后,台湾更成为中国各式美食的汇集地,甚至还发明了中国没有的“四川牛肉面”,并将中华美食在地化,开创出更多新颖的风貌。

荷兰人在台湾停留38年,留下了至今仍被台湾人普遍食用的“荷兰豆”。(许育恺/摄)

 

中美第一人郑成功 v.s.自由女神

台湾与美国分处太平洋的两端,两者面积虽如天壤之别,却有类似的民族融合和400年拓垦史。更巧合的是,两者被拉进世界舞台的契机点有极其微妙的相似处。回溯至17世纪,当时的海上霸权荷兰为了取得新大陆的皮毛,于1624年在今日的纽约建立第一个欧洲贸易站。就在同一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地球的另一端──台湾大员(今台南安平)设立商馆,做为拓展东亚大陆贸易的跳板。当时这两个地区都还是有待开发的处女地,但此后美国由北而南、自东而西,台湾由南而北、自西而东,各自开展不同历程的开发。19世纪期间,台湾的茶叶、樟脑销往美国,美国的传教士和生物学家来台,历史几度交会的光芒至今依然荡漾不止。



自由女神像是崇尚“不自由毋宁死”的法国,于1886年送给美国独立建国100周年的贺礼。矗立在纽约港,女神右手高举象征自由的火炬,左手抱着代表民主的美国宪法,不仅代表美国的独立精神,更成为全世界自由民主的象征。小图为纽约曼哈顿岛。(柯晓东/摄)


郑成功为明末遗臣,为了反清复明,一度以台湾为根据地,励精图治。由于他驱逐了荷兰人,开启台湾新史页,故被尊为开图为安平古堡。(黄丁盛/摄)

台南v.s.纽约:1624年,荷兰人在大员建立热兰遮城,为殖民政权进入台湾最早的地区。1662年为郑成功所败后,退出大员。清廷统治期间,台南为全台最繁华的城市,如今以古都闻名。也曾被荷兰殖民的纽约,由于优良的港口位置,发展快速,短短数年便成为全美第一大城,并一跃为全球金融中心。同时崛起的两地,如今一怀古一现代,不可同日而语。

郑成功v.s.自由女神:打败荷兰人的郑成功,虽然在台时间仅短短一年多,但在历史地位上,一直被视为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耸立在纽约港口的自由女神像,虽然只是一尊雕像,却是英国移民后代在新大陆追求民主自由的代表与精神象征。──原载《福尔摩沙大百科》, 野人出版社 @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