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专家谈中国商业外交和决策机制

标签:

【大纪元2月11日讯】(美国之音记者:若思2007年2月11日华盛顿报导)自从1990年代以来,中国通过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加入世贸组织以及更多地参与地区性组织活动的方式来扩展自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美国的经济专家在撰写的新书中,专门探讨和评估了中国这种把经济和外交合为一体、提升影响力的策略。

华盛顿的智囊机构美国企业研究所的研究员克劳德.巴菲尔德最近与另一位作者合写了一本新书《鹰与龙:美国、中国以及亚洲地区主义的兴起》。在美国企业研究所举办的一个讨论会上,巴菲尔德介绍了他在这本书中探讨中国贸易政策和外交政策的章节。

*贸易政策来自利益集团斗争妥协*

巴菲尔德指出,虽然西方国家的许多人往往把中国看成是一个极权社会,但是中国贸易政策的形成并不是一个自上而下的简单过程,而是多种利益集团互相碰撞、竞争、妥协的结果。

“在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中,中国内部存在着深刻的意见分歧。在国家层面上,不同的政府部门之间存在分歧;各省之间存在分歧,不同的工业领域之间也存在分歧。”

*“分裂的威权体制”*

巴菲尔德说,在谈判加入世贸组织的过程中,中国内部始终存在着不同的意见,不同的利益集团在不断地较量。这种现象被一些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称为“分裂的权威主义体制”。

巴菲尔德认为,中国在过去20年里,在签署双边贸易协定、地区性协定和加入世贸组织等国际组织方面取得了成功。他特别举出中国积极参与东盟加三国活动的例子。

他说,东盟加日本、中国和韩国目前正在逐步取代亚太经合组织的职能,对此中国感到非常高兴,因为台湾和美国都被排除在外。中国不但积极推动东盟加三国成为东亚最主要的地区性组织,还大力提倡实现地区主义的另一种方式,就是加强东亚国家之间的联系,而不是扩大太平洋两岸的来往。

*以入世推动经改 对地方力有不及*

巴菲尔德表示,加入世贸组织促进了中国国内的经济改革。

“在一个国家运用贸易自由化的规则和世贸组织来促进国内的改革方面,他们是最好的典范。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变化,但是至少到目前为止,他们做得很好,尽管中国并不是唯一一个这么做的国家。”

美国企业研究所的研究员巴菲尔德认为,总的来说,中国按照世贸组织要求的最后期限完成了一步步的改革,对规章制度和法律进行了重大修改,但是在知识产权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他指出,知识产权问题不是法律问题,而是执法问题。中国官员不愿意承认,有时候他们无法控制在各省市所发生的一切。

*补贴成问题*

美国政府上星期在世贸组织正式就中国对企业进行的各种补贴提出申诉。巴菲尔德在他即将出版的新书中也提到这一点。巴菲尔德说,中国对企业继续补贴是个大问题,尤其是中国在几个星期前宣布,要成立一个中央投资机构,不仅向自然资源领域投资,也向各种经济领域投资。

“批评人士有一点说得一针见血,那就是用国家的资金来与私营企业的资金竞争。这将成为一个大问题。”

* 援非招民怨*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目前正在非洲访问。近年来中国不断为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援助。巴菲尔德在新书中也谈到这个问题。

巴菲尔德说,中国利用对这些国家的援助来推行商业外交,中国的援助往往不附带任何条件,中国政府对当地独裁者也没有指责。

他表示,中国对一些国家进行援助是着眼于这些国家的自然资源,已经引起一些当地人的不满。一些非洲国家抱怨,中国在纺织品和轻工业品方面的竞争使得非洲国家的工厂破产。此外,中国喜欢使用中国工人修建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使受援国的工人面临来自中国的竞争。(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美国反制中国出口补贴行动将波及台商投资
中美非法贸易补贴谈判失败 美请仲裁
美中补贴之争诉诸世贸 学者分析
姜福祯:胡锦涛能否敲响“官煤勾结”的丧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