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

高行健自编导自演电影“侧影和影子”

【大纪元12月1日讯】(大纪元记者沉静报导)阔别19年,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行健再度来到新加坡,不仅办画展、演讲交流、还带来了第一部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侧影和影子》。这部电影探讨的是人生终极的命题,交流的是更广泛的范围,大自然,美和爱,生与死,沧桑变迁,东西方宗教信仰对生命宇宙的不同理解……别开生面。

25日上午10时,影展在汉地路国泰戏院(Picture House) 举行。12点,高行健亲临影院与观众交流。



导演梁智强和翻译小姐陪同高行健与观众见面交谈(摄影:沉静/大纪元)

一.拍片4年

高行健的电影梦从18岁开始,做了40年,才拍成这第一部片子。80年代初,他的戏剧在大陆被禁演,电影梦破碎。后来德国、法国制片人都因他的内容缺乏商业性而未成。2003年,高行健幸运地有了一个小摄制组,除了马赛市政府的一点资助外,基本没有经费,演员自愿投入,没有报酬。断断续续,拍了4年才完成。至今没有商业发行,找不到发行人。

本地导演梁智强表示,电影拍的角度、表现的格调很不同,久仰高先生的才能和身份地位,有这样的心态去做这件事。

二.电影诗

“我的电影既不是故事片,也不是记录片或传记片。” 高行健说,“我把它归类为电影诗。塔科夫斯基、伯格曼他们至少有个故事梗概,我走得更远,没有故事梗概,电影只有画面、声音和语言,它们都独立自主,轮流坐庄。我做得更细腻些。打破了讲故事的惯例,是一个尝试。”

“通常电影的文学性很差,我恰恰想反过来做,非常的有文学性,其中还有一个戏,内心独白,人物的内心投射,对人生对艺术的理解给予充分地阐述。”

他讲,穿插歌剧《八月雪》的片段,是换一种对人生思考的方式,有个东西方的参照。古往今来,人的生存条件、困难、境遇,并没有多少改变,大同小异。终极的寻求和探问是一样的。

三.色彩丰富细腻

音乐扣人心弦,断壁残垣、风声、石头、色彩都仿佛在说话。回忆部分是黑白的,现实部分变成彩色。“从黑白到彩色,一直到彩色的过度饱和,都不要它跳,不要有突然的感觉。也不全然是黑白,偏蓝或偏红,有暖调也有冷调。梦境中带暖的色彩过渡到偏黄带绿,非常丰富。”

对他影响很大的经历,是83—84年在长江流域的漫游。他描述,原始森林色彩非常微妙,云雾密集,呈黑白色。湿度达饱和状态,开枪都能变成一阵雨,云消雾散,林中奇迹般发亮,碧绿碧绿的,树干上都长满了苔藓藻类,绿色充分的饱和。

“影片在色彩上花了很多工夫,都是非常细致的工作。” 高行健笑道,“虽然兴趣广泛,但不以玩票的方式做,做什么都很认真,做哪一件都全心全意。”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