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政策一致 美欧还有长路要走

标签:

【大纪元10月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林育立柏林特稿)德国绿党的波尔基金会九月初在柏林举办一场重量级的研讨会,邀请美国、欧洲和中国的学者共聚一堂,分析西方的中国政策和中国的外交策略。

两天的会议下来不难发现,二零零八年北京奥运举行前夕,美国与欧洲对中国的观感逐渐从过去几年的中国热转向务实,且美欧与中国在政治和经济的分歧也不断增加,间接扩大了大西洋两岸在中国政策上合作的可能性。

不透明的军事预算、毒玩具、网路监控、劳工饭碗被抢走等,这一、两年来翻开西方媒体,不难发现与中国有关的负面报导的确有增加的趋势。美国华盛顿大学知名的中国问题专家沈大卫指出,在美国除了媒体外,国会里批评中国的声音也不绝于耳,美国社会近来对中国的观感的确不佳,民调也显示了这个趋势。

美欧社会对中国观感不佳

大西洋对岸的欧洲呢?欧盟去年十月公布了一份重要的对中政策文件,同样抱怨中国不愿开放市场以及仿冒、侵权等问题,提出人权改善、台海稳定、军事透明化等解除对中国武器禁运的三条件。

针对台海情势,文件主张任何一方不应采取单方面的行动改变现状,鼓励双方对话,以及欧盟应与台湾维持密切的经贸关系。

针对中欧关系近年来的改变,中国人民大学的欧洲专家宋新宁分析说,二零零三年伊拉克战争爆发时,美欧之间的关系因为德法反对美国进攻伊拉克而紧绷,中国相信欧洲不再盲从美国,欧盟的地位将日渐重要,此时中欧关系属蜜月期。

不过自从二零零五年以来,中国改变外交策略,开始与开发中国家交好,不再那么重视与先进国家的关系,中欧关系从此走向务实。欧盟迟迟不愿解除武器禁运,还有中国和欧洲在非洲的竞争,对中欧关系当然也有影响。

沈大卫也认为,中欧发现双方在许多问题上没有共同点,这份文件反映中欧关系正步入新的阶段。去年文件公布时,他正好在布鲁塞尔,亲眼看到中国学者惊讶的表情。未来两边关系的发展得看中国的应变,如果文件提到的问题迟迟没有改善,中欧关系难免受到冲击。

美国与欧洲在中国的智慧财产权保护、市场开放、人权、甚至西藏议题上,立场渐趋一致。德国总理梅克尔八月底访问中国时,主动关切新闻自由和人权,事后甚至破天荒在柏林接见达赖喇嘛。许多人不免问,大西洋两岸是否可能协调出一致的中国政策?

宁牺牲奥运也要防台独

沈大卫认为,梅克尔执政以来,不仅扭转了前总理施若德的中国政策,也改变了欧盟对中国的态度。目前看来,美欧的中国政策交集愈来愈多,双方合作的可能性似乎不断增加。

在施若德和法国前总统席哈克的联手推动下,欧盟前几年有意解除天安门事件以来对中国实施的武器禁运,遭到美国政府的严厉批判,美国反应之激烈,着实让欧洲国家吓一跳。

德国知名的中国问题专家、德国外交政策协会学者桑特史耐德指出,美欧当时忽然意识到中国政策不一致的严重性,从此才开启一年两次的中国政策对话。

这样的对话成效到底有多大?他坦承,光欧盟各国的中国政策就很难协调,何况大西洋两岸。因此这样的对话尽管有必要,离政策协调一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至于台湾政策,美欧之间似乎有共识,那就是不愿看到陈水扁总统推动入联公投。德国官方智库学术与政治基金会亚洲部门主管瓦克尔女士认为,美欧希望看到东亚维持稳定,都有意阻止陈总统推动入联公投的单方面动作,期盼两岸的经济整合最后能带来和平。不过和美国不同的地方是,欧盟在亚太地区没有战略利益,主要着眼的还是经济利益。

瓦克尔也试着解读中国的外交政策,指出背后的三大动力。首先是为了走向现代化,需要外在和平的环境;其次,极力防止周边国家围堵,例如亚洲的民主国家日本和印度等国近来积极结盟,似乎有意排除中国;最后是领土完整,阻止台湾法理独立,甚至愿意为了台湾牺牲奥运。

亚洲整合仅是幻影

瓦克尔说,中俄之间一向就是既友善又敌对。俄国是中国最大的武器供应国,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上两国也常常合作;不过在中亚和能源问题上,中俄却是竞争者,两国其实从来没有互相信任过。

同样地,中、俄等国组成的上海合作组织有意透过交换情报来反恐,这些独裁国家资讯全都不透明,怎么交换情报?所以未来的走向还很不清楚。

亚洲区域整合的前景,瓦克尔也不看好,因为中国与日本的矛盾一直存在,两国从来没有平等相处过,只要中日关系不改善,亚洲任何整合都只是幻影。她认为,亚太地区目前有各种不同的整合力量和组合模式,彼此间的关系平行又矛盾,大方向还不明朗。

相关新闻
意大利查获来自中国的6吨“毒品前体”
防落中共手中 挪威阻止出售北极私有土地
弃中国卫星 朝鲜国家电视播送改用俄罗斯卫星
欧盟指Meta推“付费或同意”模式违规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