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蒙城晚会】(3)多元与中华文化的交汇

【大纪元1月8日讯】(大纪元记者李昕蒙特利尔报道)如果说加拿大的多元文化像一组七巧板,多姿多彩,那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像一道绚丽的彩虹,五光十色,互相溶合、互为依托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漫长历史岁月中,中国文化以真诚、友善和宽容的普世价值观包容了各具特色的多民族的传统文化,兼收并蓄,相得益彰。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中国传统乐器中,所有的“胡琴”,都来自于游牧民族,今天它们已经成了民族乐团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除了名字中的“胡”字外很少有中国人把它当成泊来品。还有民族服装“旗袍”除了“旗”字还带有满清的烙印,很少有人认为它不是中国传统服装。历史上,各民族的文化不管来自友好交往,还是亡国之痛,最后他们都被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内涵和包容万物的胸怀所折服,心甘情愿的融入这美丽彩虹中,成为又一道亮色,共同造就了和谐而绚烂的中华传统文化。

作为加拿大的文化之都,蒙特利尔的多元文化别具一格。1760年前,蒙特利尔是法国殖民者的定居点,经过“七年战争”之后归属英国,英裔的大量涌入又为当时这座不列颠最大的北美城市注入了英国文化,使蒙特利尔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双语城市。1801年,加拿大第一所大学,世界著名的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在蒙特利尔建成。19世纪后的移民潮又为蒙城带来80多个国家的文化。

日式饭馆“大碗面”(李昕摄影)

土耳其馅饼“格拉麦”(李昕摄影)

泰式餐馆“曼谷酒家”(李昕摄影)

墨西哥餐厅“三人行”(李昕摄影)

蒙城的人们格外喜爱文化艺术。悠久的历史使这里的多元文化更加纯正而甘醇。如果说加拿大其它城市的多元文化如同五彩缤纷的花束,而蒙城则是一个绚烂的百花园,每一种文化都在这里扎了根。任何民族无论大小,他们的文化都不会被蒙城忽视,有人说,在北美最长的商业街——圣凯瑟琳大街上,您可以在短短的一小时内完成80个国家的旅行。

早在19世纪,华人为了建设铁路来到了加拿大,他们为蒙城起了一个充满希望的中文名字——“满地可”。 华人为加拿大的基础建设做出的卓越贡献被铭记在了加拿大史册上,他们的子孙后代们也继续在这片土地上修养生息,默默奉献。他们的付出得到蒙城主流民众的认同,走在蒙城街头,不同族裔的人都会用标准的国语“你好”、“谢谢”向华人问候。

像其它在蒙特利尔历史悠久的族裔一样,华人在蒙特利尔也有自己的社区。蒙特利尔的中国城位于划分西部英裔区和东部法裔区的圣劳伦大街(Saint-Laurent Boulevard)南端,紧邻圣劳伦大街尽头的老港,是蒙特利尔市中心。在中国城,标志性的建筑是四座牌楼、几间复古建筑,和带着中国小歇山顶的Holiday Inn。这里随处可以买到中国制造的东西,也有很多中国传统风格的商品出售。

由于中共建政后,历次运动对中华文化的破坏以及宣传中的刻意扭曲,让人们接触真正中华传统文化越来越难。随着岁月的流逝,远离故土的人们对中国文化的印象已经逐渐有些模糊,比如讲起花木兰,大多数华裔的居民谈起的却是迪斯尼动画片的故事情节。中国店的售货员也很少能讲明白所卖的中国传统风格的商品的细节。这些令人感到一种复原中国正统文化本来面貌的紧迫感。每一个在这里生活的中国人都会希望自己的文化在这里像其它文化那样落地生根,发扬光大。

唐人街上威武的麒麟(李昕摄影)

唐人街上的土产店(李昕摄影)

唐鼓队带来中国的“西北风”(申萍摄影)

传统舞狮(申萍摄影)

1月13、14日,新唐人华人新年晚会将以其强大的阵容、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彩节目走进蒙城,热爱艺术的蒙特利尔人可以从中体会什么是真正的中华传统文化:“木兰从军”,孝敬父母;“红眼石狮”,善恶有报;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男人要“仁义礼智信”,女人讲“温良恭俭让”。

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的引入无疑对蒙特利尔各族裔人民的和睦相处,社会和谐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中华传统文化将通过新唐人华人新年晚会,在蒙特利尔这个文化百花园的沃土上落地生根,长成一株永远为蒙特利尔献上百样花朵的绚丽奇芭。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