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要闻

港成功繁殖濒危灵长类动物

【大纪元8月27日讯】(明报新闻网2006年8月27日报导) 香港动植物公园成功繁殖濒危的灵长类动物,包括一头白面僧面猴、三头环尾狐猴和两头黑白领狐猴。

康文署表示,香港动植物公园一向致力发展动物饲养繁殖的技术,并积极透过教育、保育、研究计划和展览,促进公众人士对动物的认识和重视,让他们领会各种动物与自然共存之道。

成功繁殖的白面僧面猴属悬猴科,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濒危物种公约)附录(II)。其活动的范围局限于亚马逊河盆地的常绿雨林。白面僧面猴雌、雄两性的毛色有明显的分别。在灵长类动物而言,这种明显的异性异色现象甚为少见。白面僧面猴雌雄成对,终生为伴,过一夫一妻的小群生活,每胎只产一子。白面僧面猴专吃果实,而实际果腹的过半是果实的种子而非肉质部分。由于颚肌和犬齿发达,它们可以咬破最坚实的硬壳果,享用里面的果仁。

而环尾狐猴属狐猴科,已列入濒危物种公约附录(I)。它们居于马达加斯加南部的疏林。它们长有厚密的灰皮毛、尖尖的口鼻、大眼晴、三角形耳朵及环形黑白纹相间的长尾巴。它们于日间最活跃,喜欢爬到树上,但亦不时在地上活动。它们结群聚居,每群多达二十头,雌雄均能分泌带有气味的物质来标志自己的领域。雌性在群体中处于强势地位,负责领域的防御工作。环尾狐猴通常每胎产子一头,但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下,双胞胎也很常见。初生幼儿会抓紧母亲,六个月后可独立生活。环尾狐猴主要吃果实、树叶、树皮和草等。

黑白领狐猴与环尾狐猴同属狐猴科及已列入濒危物种公约附录(I)的黑白领狐猴,分布于马达加斯加东部的森林。它们的特征是颈项围着一环长毛,面部、尾巴、手脚为黑色,四肢、背部及头均有白色大斑块。黑白领狐猴通常在黄昏时分活动,极少从树上爬到地面。它们过着以小家庭为单位的群体生活,每群两至五头。它们用气味标志各自的领域,并以吼叫宣示范围。双胞胎甚为普遍,幼儿出生后数星期内会留在巢内,之外后才由母亲用口叼它们走动。小领狐猴生长得很快,四个月后行动已很敏捷。黑白领狐猴主要食粮为果实、树叶及树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