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传汉字

传承文化兼艺术价值 正体字有光明前景

【大纪元7月29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刘嘉韵台北特稿)中国正以强势的政治力与外交手腕向外推销简化字,许多人忧心正体中文字将被边缘化,并逐渐消失;文字学者则认为,表面上看来,正体字似乎处于劣势,但正体字具有悠久文化传承与艺术美感,时间将证明正体字具有的优势。

中国推动简化中文字不遗余力,许多学习简化字的外籍人士,为了书写便利或是着眼中国庞大的市场经济,不得不学习简化字;铭传大学应用中文系教授蔡信发指出,在谈正体、简化字优劣前,必须先了解中国推动简化字体的背景,中国政府于一九五六年,为了扫除文盲等需要,推出“汉字简化方案”;不过中国政府现在大力推动简化字,却是政治力因素大于文化因素。

蔡信发表示,政治力的因素让许多学者失去立场,中国在文化大革命时,主张破四旧,把孔子、儒家学说批得一文不值,也到处捣毁孔子塑像,但现在孔子却又变回了圣人;正体字具有悠久历史传承与文化背景,表面上正体字看起来处于劣势,但只要政府坚定立场,不媚俗,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

台湾民众习惯将日常使用的标准中文字称为“繁体字”,文字学者认为,标准中文字应称为“正体字”,铭传大学应用中文系教授蔡信发指出,台湾通用的标准中文字,是沿用祖先流传下来的正统文字,并未增加一笔一画,因此该称为正体字,至于会出现繁体字的名词,是因为中国大陆推行汉字简化运动,对正体文字的“污名化”,而称正体文字为繁体字,这种用法是不正确的。

台湾民众称呼中国通行的文字是简体字,蔡信发认为,这样的名称也是不对的,因为简体字的由来已久,相对于正体字而言,简体字不符合造字标准,但古人为了书写方便,书写时简省了文字笔画,是随着时间慢慢演变出来的字体,例如“台”的简体字是“台”。而中国大陆通行的文字,中国政府称为“简化字”。

东吴大学中文系教授许清云说,正体字是艺术结晶,更是国宝,尽管中国政府大力推广简化字,但中国经济发展到一个限度,民众出现文化需求,更需要认识正体字。

许清云说,古代流传下来的石碑刻文、故宫墨宝都是以正体字书写,中国大陆再怎么改,也不可能把这些古迹全部改成简化字;中国民众去名胜古迹参观,看不懂石碑刻文,去北京故宫参观,却看不懂墨宝,是“对不起自己的文化”,因此中国将会出现文化需求,民众将反过头来学习正体字。

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周凤五指出,五四运动时,将中国的落后原因归咎于汉字落后,中国推行简化字运动就是这种错误思想的延续。台湾和香港都不使用简化字,但文盲比例却远低于中国大陆,因此可以反过来思考:在普及教育、扫除文盲方面,正体字的贡献远超过简化字。

前一阵子,从“联合国将废除正体字,独尊简化字”的谣言,到国中基测写作测验书写禁止使用简化字,正体字、简化字的议题引起社会关注,政坛也不分蓝绿,要求政府必须捍卫正体字,教育部长杜正胜也再三保证,台湾学校教育坚持使用正体字教学。

提到正体字、简化字在学习上的优劣,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华语文教学研究所教授邓守信接受中央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先学正体字,再学简化字,是有绝对的优势,从前他在美国麻州大学教书的时候,曾有一名助教是天津大学毕业的,从小学习简化字,正体字一个也看不懂,另外也有一名助教是从小学习正体字的台湾人,却能在几个星期内,看懂所有的简化字。

蔡信发说,曾在国际研讨会中,中国学者私底下拍了拍他的肩膀,表示认同正体字的正统性与文化传承,但隔天到了公开的会议上,这名学者又大力反对正体字。会议结束后,该学者又私底下向他表示,“昨天在会议中发生的事情,希望你不要介意”。

其实,简化字尽管在中国的强力推销下有愈来愈多外国人学习,但在中国民间,一方面有人继续乱造一些人人不识的荒谬简化字,另一方面是正体字以“老字号”及“港台风姿”独步一时,根据中国学者研究,不仅是五十岁以上的老人书写正体字,也有许多三十岁以下、热中新潮的年轻人,把正体字当作时髦仿效。

周凤五表示,在中国对正、简字问题争论不休时,台湾应坚持使用正体字的政策,如果一时短视近利,放弃正体字教学的竞争优势,将来不免进退失据。事实上,正体字的前途也不会逐渐边缘化,甚至从世界上消失,相反地,正、简的争议,反而是正体字逐渐复兴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