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伯通识人

一斗
font print 人气: 31
【字号】    
   标签: tags: ,

皋伯通是东汉吴郡人。

扶风人梁鸿和妻子漂流至吴郡,在伯通家屋檐下栖身,梁鸿外出为人舂米,每次回来,妻子做好饭菜给他端上来,举案齐眉。伯通发现了,说:“这个佣人能让他妻子如此敬慕,一定不是一般人。”于是请他们到自己家里居住。

后来梁鸿因为辛劳将死,对皋伯通说:“请不要让我妻子把我送回扶风安葬,在这里随便找块地将我埋了吧。” 梁鸿死后,皋伯通在吴要离(春秋时吴国勇士)塚边买了块地安葬梁鸿,说:“要离是位烈士,梁鸿为人清高,应该让他们互相亲近。”

抛开财产、地位,仅仅从一个细小的动作中认识人,皋伯通真是了不起。

(出自《后汉书》)

【正见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这是一个真实故事)
  • 有一位受刑人告诉我一个故事,他说有一位非常著名的牧师在他被判死刑以后去看他,他对牧师说:“牧师,我很惭愧,我没有听你的话,才弄到这个样子。”那位牧师没有一点责备他,反而说:“是我才该惭愧,是我做得不够好,才使你没有接受福音!”
  • 虽然城南旧事借用了小孩子的口吻写,却是给我们大人看的,我之所以喜欢看这些故事,因为这些故事写的全是小人物的故事
  • 当你瞧见一只雄壮高大的公鸡,在那儿耀武扬威引颈啼叫的时侯,最使你注意的部分是什么呢?光彩夺目的羽毛?高昂的啼声?壮硕的躯体?…我想大家一定都会说:不是!不是!它令人注目的是头上那一大片鲜红的鸡冠。
  • 在南部的乡下地方,拜拜的时候,常把鸡冠花插在米粉或面条上,象征鸡头做为祭品。这个习俗,可能是随着祖先从华中地区一脉相传而来的。因为在华中的开封府一带,不仅很早以前就把鸡冠花叫做“洗手花”广为栽培;而且还有在七月半中元节的时候,把它摘下供奉于祖先神位的传统。一本名叫《枫窗小牍》的古书上记载说:“鸡冠花,汴中谓之洗手花,中元节前,儿童唱卖,以供祖先。今来山中此花满庭,有高及丈余者 ,每遥念坟墓,涕泪潜然,乃知杜少陵感时花溅泪,非虚语也。”正是这件事的最好说明。
  • 浓浓的绿荫深处,传来阵阵栀子花香。此时只要深深吸一口,就会令人感到初夏清新、活泼的脚步已经逼近。栀子花,就是这样,经常肆无忌惮地开满一树,浓郁奔放,然后又倏忽即逝,遁隐在夏日的炎阳下
  • 有一个故事说︰一位乡下农夫,为了想阻挡山坡上的杂草向水田蔓延生长,在山坡与水田间的沟边种了一排栀子。没想到几年后,栀子树长大,不但达到阻挡杂草目的,而且为寂静的山村,带来芬芳和热闹。更意外的是:每年竟还替他带来一笔意外之财呢!原来,一位在城里开药铺的亲戚,偶然前来拜访,发现了那些栀子花,便要他把成熟的果实采收起来,去皮晒干后卖给他当作药材。
  • 梅,为蔷薇科落叶乔木,也是我们的国花。相传远在上古炎帝神农氏遍尝百草时,就发现了梅树,并且还教导人们吃食梅果以治病疗身。可见梅成为人们的生活伴侣,历史已有相当悠久。
  • 梅果,甘酸可口,人人喜爱。除供食和药用以外,历史上,也有“摧梅”和“思梅”止渴的故事。三国时,有一次曹操率领大军征讨张绣,在行军路上,不幸迷失方向,士兵们都走得口干舌躁,情绪很坏。正不知如何是好,曹操突然灵机一动,举起马鞭指着前方说:“那里有一大片梅林,树上的梅子既酸又甜,可以解渴,大家加油赶路吧!士兵们听了,想到梅子味道,个个口水直滴,果然不再口渴,军心因而大振;而在明朝,另有一位名叫“白云禅师”的和尚,一天走到四川峨眉山山腰,感到非常口渴,一时又找不到水,非常难受,突然抬眼一望,看见山峰上有许多梅树,心想只要饱尝那些梅子就可生津解渴了!因此一鼓作气,爬上山顶,那知山上连一棵梅树也没有。后来的人为了追念他这段“思梅止渴”奇遇,就在山腰盖了一间茶亭,并称那片山坡为“梅子坡”。
  • 悲伤的圣母不但显得年轻美好,而且表情相当平静,并未像一般丧子的母亲那样涕泪纵横、号啕大哭。除了不破坏美感,米开朗基罗同时也借此表现了圣母超然的神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