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就业难引关注

人气 4

【大纪元6月28日讯】(希望之声记者王京报导)中国第三次就业高峰来临,特别是青年人和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问题日益严峻。据美国之音报导,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政治学教授苏黛瑞(Dorothy Solinger)就中国大学生为什么过剩的问题发表评论说,中国经济的增长不能够创造适合大学生的就业机会。经济的结构也不适合吸收社会上的劳动力。中国的一些学者则认为,从失业率和失业人口的绝对数量来看,中国的失业率可以说是全世界最严重的。

连接收听

有关数据显示,城镇待业青年每年有300万左右。在1300万下岗失业人员中,青年占30%左右。中国从业人口中具有各类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仅占5%,说明中国需要更多高学历和高素质的劳动者,而不是过剩。但过去两三年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却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就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也存在失业的问题,专门研究过中国下岗工人问题的美国专家苏黛瑞教授说“中国当局扩大了高校招收的学生人数,目的是使20岁左右能够而且上得起大学的年青人不进入就业市场。现在这些人毕业了,而经济的发展还没有快到能够吸纳所有这些人就业的水平。”

她还说:“不同的工作要求的是不同种类的劳动力。中国的经济的确在增长,但是在雇用这些大学毕业生的一些行业,它的增长不够快,它在能够吸收下岗职工行业的扩张也不够。经济增长所吸收的劳动力大部分是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农民工。”

中国的一些学者也表示,这几年,由于国有企业改革等原因,许多原来积淀的冗余人员下岗失业,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经济增长所创造的就业机会。同时,由于中国的产业结构中劳动力密集、就业弹性系数大的第三产业比例偏小,整体经济的就业弹性系数偏低,因此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就业机会的增加极为有限。

他们认为,在青年就业问题的成因中,供求矛盾、结构性矛盾是主因,社会支持系统不完善是重要的制约因素,而青年自身素质的缺陷与不足是基础性因素。

地区发展不平衡也是一个主要现象。 有资料显示,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在大中城市就业者占总数的80.8%,在县镇和农村就业者仅占19.2%。在一些大城市已经出现人才高消费的现象,但是在大量的中小城市,特别是西部地区,却面临人才特别是高学历人才的严重短缺。除了严重的地域性结构失业之外,大学生还面临观念结构性失业和技能性结构失业的问题。

由于青年就业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中国的一些专家认为,政府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青年就业政策,包括采取税收等优惠政策,增强中小企业的就业吸纳力,以及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等。他们还呼吁政府制定相应的法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据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有关官员表示,由于高校毕业生、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转移劳动力、下岗职工和退役军人等劳动力总量的增加,产能过剩和贸易摩擦等种种因素,第三次就业高峰形势比前两次更严峻。前两次就业高峰指的是知青返回城市以及90年代的国企工人下岗。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中国大学生未来十年将面临就业危机
“急嫁族”中国女大学生就业新捷径
中国大学生近1%“零工资就业”
黄金周广东大学生流行求职之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