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我看《大纪元时报》的切身感受

梁松

标签:

【大纪元5月6日讯】编辑阁下:

头一次从中国大陆来温哥华探访,有机会看到《大纪元时报》,今跟您谈点切身感受。

常言说“文为其人”,《大纪元时报》就像一位披坚执锐、冲锋陷阵的勇士,不畏强权,揭露时弊。当读到广西省“文革”时期人吃人、苏家屯现在活体摘取法轮功学员器官的报导之后,仿佛看到当年纳粹罪行的再现,进而对暴戾恣雎、惨杀无辜的刽子手为其元凶投以切齿的诅咒和刻骨的仇恨。

《大纪元时报》又像一名举止端庄、侠骨柔肠的淑女,浏览一下版面,便有春色撩人之感。每一期都精选世界发生的鲜活新闻、刊载古今中外的风云人物、介绍实用性的科学新知和趣味性的影视信息,但没有连篇累牍的追星炒作。当台湾李安执导的新片《断背山》荣获78届奥斯卡大奖时,众多媒体蜂拥而上,图文并茂、争相捧场。然而,《大纪元时报》却安如盘石,冷若冰霜。3月9日,刊发了着外学者曹长青撰写的评论《断背山》和李安的反道德,痛下针砭的指出,这部影片是以西部牛仔的同性恋为“卖点“,没有任何经典作品中那种高扬道德升华心灵的东西。通读过后,我像顶着烈日,走进蒸茏似的沙漠腹地,忽地遇见一泓甘冽清泉、舒心畅饮、尽情裸浴。

我赞赏贵不卑不亢、不媚不俗的风骨,敬佩采编独树一帜的高尚风范。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大纪元时报》也是这样。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遵照“诚实可信”的办报宗旨,希望贵报留下的所有白纸黑字,均能经得历史的严峻考验,且能尽量减少广大读者对真实性引发质疑。例如化名退党和电话退党,这一极为敏感的问题,只有具备了无隙可乘的考证依据,方能富有说服力和战斗力。

文贵含蓄、忌讳直露。笔战更应尊崇艺术,讲究韬略。我建议贵报在采编时,先把感情色彩隐蔽一下,多让典型事例说话,多请证人现身说法,少用贬抑的修饰词语,少发偏激的空泛言论,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启迪,受到教育。

贵报在“《人民日报》反人民”(10)一文中引用了一个老人“酷爱”党、“渴求”党的范例:“中共十六大召开前夕102岁的丁玉珍入党”(《人民日报》2002年11月18日)。

面对这名气息奄奄、啼笑皆非的老妪,贵报的作者仲石才说:“看到这里,人们不禁要问,在其生命的漫长岁月里,在中共统治的50多年里,这位老人干什么去了?为什么她身体健康、神志清醒的时候不申请入党,而当其行将就木之际,却偏偏要这张党票呢?是不是一个老人快要进棺材了想找点陪葬品,而选来选去选中了中国共产党呢?”(2006年3月29日《大纪元时报》)

这段分析既中肯、幽默,又深入浅出。作者尽管没有声色俱厉、咄咄逼人,但却柔中有刚、一语破的,宛为一位面带笑容、手晃拂尘的老道,剥着美女层层鲜艳、华贵的外衣,图穷匕见,露出了魔鬼狰狞的面目和邪恶的本性。

采、编、校公务繁琐,但要慎斟酌、细推敲,稍一走神儿,便出纰漏。在“《人民日报》反人民”(6)(《大纪元时报》透视《人民日报》之三)这篇文章里,右图错写成左图;图中的数字也有误,4353斤错写成4354斤;36900斤应该是36956.5斤;文中提到的“一个有名声的作家”,理应直呼其名“康濯”。

另外,贵报将“奥斯卡”一连两处误写成“奥迪卡“(3月7日1版);“头悬梁,锥刺骨”(3月16日5版),一别一错,应该是“头悬梁,锥刺股”。

白璧微瑕,瑕不掩瑜。企盼《大纪元时报》发扬光大,提高全球的知名度,增强全球的公信力。

此呈 大纪元郭军总编辑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读者来信:水患惨重  媒体坐视不报导
【读者来信】良知和利益之间的选择
读者来信:真善忍画展观感
读者来信:现代画廊里的真善忍传统美展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