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宝贝出事 教保人员须连坐罚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4月17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黄以敬/台北报导〕鉴于幼儿受虐、娃娃车事故频传,甫出炉的“幼儿教育与照顾法”初稿,首次在教育行政法令中,针对教保人员增订连带罚责;一旦幼托机构发生虐童、食物中毒或交通意外事故,除机构负责人须负法律责任,教保人员也将连带处以6千至15万元不等罚锾,情节重大者,甚至将通告全国幼教机构周知不能聘用。

这些罚责将对全国十数万名幼教老师、教保师、保母等教保人员形成甚大压力,引发幼托老师纷纷反弹;部分幼教老师团体质疑,身为雇员的幼托老师,没有权利要求雇主改善环境,却要被迫负起连带责任,势将造成幼托师资人人自危、动辄得咎。

全教会反弹要求重修

据了解,包括全国教师会等多个幼托教师团体已要求重新修订法案内容,否则不排除将陈情抗议。

教育部国教司司长潘文忠指出,法案的拟订主要是从幼儿需求出发,因此设立专章,对幼托机构游戏、交通等设施订出严格规范,例如娃娃车驾驶须有职业驾照且严格限制人数,教保人员均须取得急救训练证书,家长也可组织家长会,参与或监督幼托课程。

其中,教保人员若“提供不卫生的饮料或食物”,或提供“不安全的交通工具、设施设备”,将处以六千至三万元不等罚锾。若教保人员“虐待幼儿摧残其身心健康”,或是“提供或播送有害幼儿身心的出版品、图画、影片光碟等物品”,不仅将处以三万至十五万不等罚锾,情节重大者,应解聘并通令全国幼托机构周知。

防儿虐 医界发起防制行动

〔记者洪素卿/台北报导〕统计显示,台湾平均不到1小时就有1名儿童受虐,6成死亡受虐儿曾有相关就医纪录。为此,台湾儿科医学会与国家卫生研究院合作完成台湾首本“儿少虐待及疏忽—医事人员工作手册”,协助医事人员辨识、通报及转介处置儿虐案件。

儿童保健协会理事长吴文豪指出,近年儿虐案件越来越多,以台北市为例,去年儿虐通报案件824件,是2003年403件的两倍。

他呼吁,发现病童有可疑伤痕时应立即通报社工;基层诊所或没有社工的医院,可拨打“113妇幼专线”,协助儿童免于遭受虐待。

幼托机构 拟开放英文才艺课

〔记者黄以敬/台北报导〕教育部正修订“补习进修教育法”,安亲班等课后照顾机构将全面纳入补教业,可能与幼教机构课后照顾中心重叠。为避免幼儿都被送到补习班恶补,学者建议,教育部可考虑修订幼托机构课程标准,开放幼儿园等幼托机构可合理教授“英文课”及“才艺课”。

教育部近日拟定补教法修订案,开放补习班可设“课后照顾班”,学校课后照顾班、安亲班及托育中心,也全部纳入补教业。

有幼教业者质疑,其中虽规定补习班课后照顾班以招收6至12岁国小学童“为原则”,但可视特殊情况向下放宽,借此补习班不仅将可合理招收国小学童,上足半天或到晚上8点的补习课程,且若业者延伸招收0至6岁幼儿,教育部根本也“无法可管”。

相对地,教育部委托学者研拟的“幼儿教育与照顾法”初稿,也明文规范“课后照顾中心”,目前以2至6岁为招生原则,但幼教学者希望进一步扩大准用至12岁以下国小学童,以利幼教机构与国教学校的课后照顾,建立起一贯性与一致性。

面对课后照顾可能出现幼教与补教“双头马车”问题,林万亿表示,补习班和幼托机构“抢学生”已多年,少子化势必使得问题更恶化,教育部有必要彻底厘清课后照顾到底应以学校机构体系为主,还是要划入补习教育?不能放任法令重叠或业务冲突。

台大社会系教授林万亿并建议,目前补习业大多以学生、家长要求英文或才艺教学为由,要求不能限制补习影响学生选择权,为求免除恶补、避免揠苗助长问题,教育部可考量在幼儿园等幼教机构课程,合理开放教授英语或才艺课程,满足专长学生学习需求,也免去儿童被迫须奔波幼儿园、学校及补习班的辛苦。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