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石吉: 浅谈弘一大师的修练志心

巫石吉
font print 人气: 22
【字号】    
   标签: tags:

我在【读书独到的方法】这篇文章中,谈到曾国藩从他一辈子读书思考经验中,总结了四点读书心得,我另外加上一点,称之为“为学五法”,当中读书思考写作练书法,均是读书心法之一,透过深入探索弘一大师,更肯定书法其中的奥妙处。

古人读书抄笔记,先要一手磨墨,一手翻阅书籍经典,不知不觉间,经典古籍读完篇章,而墨亦浓郁,此时墨韵书香,气定神闲,藉由毛笔书写在纸上,笔墨酣畅,自然书法神气跃然纸上,宛如天外飞来一笔的流畅美感。

弘一大师透过用毛笔抄经,让自己处在平静、恬淡、冲逸的意境中。弘一大师以书法抄经时,全神贯注于经文,思维专注一心,意念集中,这是定静的功夫。

我常喜欢以“定静安虑得”来强调书法的定静作用,当然弘一大师以书法抄经时,更是“定静安虑得慧”的关键所在,尤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阅读思考修练功夫,使其佛法精意深植心田,此乃易经:“精义入神”的形而上智慧思维。

尤其弘一大师生前经常劝勉后辈精言:“甘淡泊、忍疲劳、精勤禅诵、唾弃名利,以冰霜之操自励,以穹窿之量容人。亲近善友,痛除习气,勇猛精进,誓不退惰!”这段话中可以归纳成【管子.内业】提倡:“一意搏心。”

尤其要亲近良师益友,改正恶习,勇猛精进,它们之间会形成“精气日新”的面貌,产生“识日进,气日刚”,自然勇猛精进,达到精气神的圆满境界。

当中的勇猛精进,还是认为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诠释得最好:“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与莎士比亚说:“世上无福也无祸,全在自己怎么想。”成功时福至心灵,虽然心中喜乐,却不能乐极生悲,相反地,该以平常心处之,扪心自问心安否?失败时祸不单行,虽然心中悲愤,百感交集,却不足以悲从中来,转换心境,从新开始,从心出发,勇于面对未来人生的挑战,你将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真正不朽的文学、艺术灵魂,宗教哲学家等等,就是这种“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的写照,与外在的俗世顽固抗衡,智者不惑,勇者不惧,真正达到老子说的:“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领悟到西方谚语说:“伟大的灵魂并不是平庸之辈所能理解,它是高贵心灵和强盛生命力的结合物。”

弘一大师书“大方广佛华严经财首颂赞”中有一段话:“于身善观察,一切皆明见。”似乎与六祖慧能说的:“明心见性”,朱熹所云:“心者,人之明,所以具众理而应万物者也;性则心之所具之理,而天又理之所从以出者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六祖慧能说的:“明心见性”,也跟董仲舒说:“性者,生之质也,质朴之谓性。”似乎跟我锺情的老子说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有些关联,自知者明白本心,明白本心的真性情即是生命的本质,生命的本质素朴良善,通透这层因果关系,已经颇接近六祖慧能说的:“明心见性”了。

六祖慧能带着五祖传给他衣钵作为禅宗权威的信物,此事后来被惠明知道,带着愤怒的和尚追赶六祖慧能,后来他们翻越一个大庾岭的山道时,追上了六祖慧能,六祖慧能把衣钵放在石头上,对惠明说:“这件法衣,代表着我们的信仰,不是武力所可夺取的,如果你要,可以拿去。”

惠明去取,但法衣重得如山一般。他住手因为敬畏而颤抖。后来他说:“我为法来,不为衣来,望慧能为我扫除愚昧。”

六祖慧能说:“你既然是为法来,请把一切心念止息,不思善不思恶,看看你未生以前是何面目。”

惠明立即悟得了一切事物的根本,而这是他一直寻求不到的。由于强烈的感动,恭敬的走近慧能,行礼说道:“除了这深远话中所含的意义之外,还有其他奥秘的东西吗?”

六祖慧能回答说:“我所指明的事物中没有隐藏的东西。如果你反观内在,你会认出你的本来面目,这本来面目是有世界之前已经有的,奥秘在你心中。”

可以想见六祖慧能说的:“明心见性”,与弘一大师书“大方广佛华严经财首颂赞”中有一段话:“于身善观察,一切皆明见。”皆是在了悟本心,其中的奥秘即在自心的通透。虽然我们在今世已经忘记前世的一切,但是循着澄澈心灵,一点一滴的回归本性,也许有可能逐渐参透自己的前世与自身的本质。

佛经说到:“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自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可不是吗?当下觉悟,当下即菩提;一生了悟,一生皆菩提,“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犹如求兔角。”

佛法即心法,心法即是通透了悟本心本性,乃“明心见性”后的大澈大悟,然而从顿悟了悟觉悟还是不离本心本性,离灵魂世界还有一段长路要走,需要“忍”字诀的功夫做后盾。

弘一大师正值青壮岁月顿入空门,修行佛法,需要过人的勇气与决心;此外,颇符合六祖坛经所说:“着境即烦恼,离境即菩提。”在人世间,每天眼睛看到的,都是生活上的细节,这些需要理智地面对它,与“着境即烦恼”意义相通。弘一大师皈依佛门,往灵魂宗教层次逐步修练,虽在人世间,然而心境澄澈不染,淡泊名利,浑然天成,人在世间,却浑然不觉烦恼为何物!透过远离俗世尘嚣,方能达到陶渊明在【饮酒诗】所说:“心远地自偏”,不也是“离境即菩提”的最佳写照吗?

弘一大师所书“华严集联”中有一段精言很妙:“无上胜妙地,离垢清凉园;灭除一切苦,圆满无上悲。”仿佛与心经所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如出一辙,与四圣谛的:“苦集灭道”精义相通,似乎在佛法经典的形而上哲学思维里,谈的就是圆满圆融圆通的“天心月圆”。

弘一大师在他生命最后一个月书写偈语自励:“以冰霜之操自励,则品日清高;以穹窿之量容人,则德日广大;以切磋之谊取友,则学问日精;以慎重之行利生,则道风日远。”

就算在他生命的余晖残尽之时,仍然在为弘法作着最后的努力。

虽然弘一大师在过世前书写最后偈语:“悲欣交集”,交给妙莲法师。此为弘一大师最后之墨宝。字里行间有无限感怀,然而此生无悔的“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留给后人无限修练的智慧书法经文。

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一颗宗教巨星殒落。联想起古人所说:“归去来兮”,相信他的灵魂依然会在不知的时空中降临,依然在他所处的时空中绽放光芒。@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这大概是自己最近一段日子的写照,终于明了呕心沥血的创作过程为何!生命是“必须不断自我超越的东西。”尼采认为:“人生的伟大肯定者应该兼有‘坚硬的骨头和轻捷的足。’”我发现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尼采的这段话只对了一半,坚硬的骨头如果没有品质良好的睡眠,只能靠意志力来支撑着疲惫的躯体,有一种无法理解的矛盾!
  • 萧伯纳说:“倘若你有一苹果,我也有一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 那么你和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 但是,假如你有一种思想, 我也有一种思想, 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 那么我们每个人将会有两种思想。”
  • 我一刻也停不止我的思考我的心笔,它点燃我生命的强力意志,到了有一天面临生老病死的关键时刻时,用尽剩余的岁月写下的形而上的智慧文章、感怀感动、真诚真情也不会在人间消失。
  • 每一本书、每一篇作品,就是一次答案。古今往来有数不清的作家,读不完的作品,尽管生活环境各有不同,思想信仰不同,对人对事的看法不一样,但是所有真诚的作家都向读者交出自己的心。
  • 你是否也常为这样的情绪感到困扰呢?小心!这种被美国誉为“二十一世纪的黑死病”的忧郁症,正一点一滴的蚕蚀我们的心灵。过去大家已经习惯了,工作到一个年龄,便有一定的升迁与财富的累积,习惯了经济应该是逐年成长的。
  • 爱因斯坦说:“在阅读过程中,他找到了阅读的方法,在所阅读的书籍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

  • 永恒不朽的大法则,我尊崇的,因此,吾人便能够使一己之存在,完成于宇宙的大循环中。
  • 在文学的天地里,见证到最真诚的文学艺术来自真心的情感,情感的表现显现出最高贵的灵魂世界,且看文学家们如何看待情感:
  • 重燃生命意志的人,不是从未曾被击倒过的人,而是在被击倒后,还能够积极地往燃起希望,往他要走的心的方向之路不断迈进。
  • 爱由一个微笑开始,经过恋爱、结婚而成长,以一滴眼泪结朿,最美好的将来永远建基于已被遗忘的过去,若要你的生命顺利,除非你放下过去的失败和痛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