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老照片回忆北市剥皮寮的记忆 活化乡土教育

人气: 7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月23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郭美瑜台北二十三日电)一条老街,一段历史。落寞已久的艋舺剥皮寮老街东侧修复再利用工程落成,将剥皮寮历史街区崭新呈现,搭配台北市乡土教育中心今天开馆,所展出的一帧帧老照片,诉说一个记忆。许多老万华人,带着怀旧心情前来参观,回忆儿时童趣,为乡土教育注入活水源头。

“剥皮寮街”在日治时期称为“北皮(上艸下寮)街”。“剥皮”一词的由来众说纷纭,一般认为是“剥树皮”、“剥兽皮”;另以发音类似着眼,认为“剥皮”就是“北皮”,各家说法莫衷一是,仍有待厘清。

至于整修后的剥皮寮历史街区位在台北市万华区,北临老松国小,东至昆明街,在日治时代为老松国小预定地而限建。

台北市长马英九、台北市教育局长吴清基、剥皮寮居民代表等人,在开幕典礼的重头戏“剥皮揭幕”拉起揭幕绳索,将老旧斑驳的老街图片大块大块地层层剥去,一位老居民看着图片中场景,触景伤情,不禁潸然泪下。

台北市乡土教育中心主任张(王黎)文说,乡土教育必须从周遭开始,因此,乡土教育中心开馆,特别以社区营造、建立认同为理念,规划“校园万花筒”、“画我老街、写我记忆”,及“剥皮寮故事”等三个展区。

“校园万花筒”搜集日治时代以来老松国小为主的校园文物及老照片,学生制服的演变、学校生活的照片、下课一定要玩的尪仔标与弹珠台、用来影印考卷的钢板印刷机,在这里都找得到。

其中,男学生清一色的大光头,女学生制式的齐耳短发(俗称西瓜皮)等照片,最受民众欢迎,连台北市长马英九看了都不禁莞薾,俏皮地指着照片说,“马大姐也有一张龙山国小的照片”。

此外,阿公级上课的“小”教室,让现代小朋友特别感到新鲜有趣。下午老松国小老师带着同学们参观,小朋友跳上讲台、坐在小板凳上,体验阿公们早年的上课时光。

“画我老街区”展出九十幅国小学生的绘画作品,三峡老街、淡水老街、艋舺老街景象,在这里一览无遗。

讲到“乡土”,陪伴阿公阿嬷长大的布袋戏一定不能少。回廊上布置了传统布袋戏棚,民众可以入内动手把玩。导览志工、退休的苏老师高兴的解说传统布袋戏,他说,小小的布偶,与现在声光效果俱佳的现代布袋戏绝对不一样。

“亚起ㄇ、亚起ㄇ”,祖父级的民众对这样的烤地瓜叫卖声一定不陌生,回廊上有二座不同造型的烤地瓜窑,黄先生带着太太,在烤地瓜窑前驻足,说着儿时在农田间与同伴追逐的景象,脸上尽是笑意。

乡土中心二楼“剥皮寮的故事”,则展出剥皮寮历史,一幅聚集许多顾客的面店照片,让参观的钟老师、黄先生、志工们吱喳地“回味”起面的味道,“对、对、对,杨校长专门吃这一家”,又是一阵笑。

“喜欢这里,有感情哪!”志工、退休的老松国小代理校长王贝丝如是说,“丰富的老照片,重现儿时记忆”。

万华长大的马英九,今天在亭仔脚处的千人祈福活动区,写下“爱乡爱土,心中有主”的祈福心愿。乡土教育中心庆开馆激发民众对乡土的感情与责任,张(王黎)文说,一条老街、一个记忆、一段历史,蕴含丰富的人生阅历,值得亲近、尊重与体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