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江:二零五零 难以实现的美妙预言

胡少江

标签:

【大纪元2月18日讯】 二月七日,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发表了一份题为《中国现代化报告2006》的研究成果。随即,各大媒体迅速以“二零五零年:国内居民最低月薪一千三百美元”的醒目标题转载了这份研究报告的摘要。

报告称,二零五零年的中国将是一个中等发达社会,人均预期寿命逾八十岁,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率达百分之百,人们可以自由合理流动,按二零零二年价格最低月薪超过一千三百美元,绝对贫困和童工率下降到零。让我们先看报告关于中国月薪的预测,因为这的确是这份报告的一个卖点。

就最低月薪而言,涉及到两个很重要的变数。

首先是中国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如果将数亿生活在农村的贫困人口排除在外,只考虑城市工人,二零零五年的最低月薪大约为五十美元。假使中国的收入结构不发生任何变化,也就是说假定中国城市工人的最低月薪的年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的年增长速度完全相同,根据简单的数学计算,人们不难看到,要想在二零五零年达到最低月薪一千三百美元,中国经济必须以年均百分之七点五的速度增长。

截至目前为止,中国经济已经高速增长二十七年,达到这一目标,意味着中国经济需要以百分之七点五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七十多年。从世界历史看,没有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够持续七十年以百分之七点五以上的速度增长。这不仅仅是由于资源、环境等条件的约束,也是由于劳动力市场的限制和世界上其他后起国家的竞争。从中国自身的情况看,资源约束、环境污染、与主要的国际贸易伙伴的摩擦已经十分严重。由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中国增长的主要因素—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到了二零三零年前后也会消失殆尽。

其次,能否实现最低月薪一千三百每月的目标,中国的经济和财富分配结构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即便中国的经济总量达到了如前所述的规模,不同的经济和财富分配结构也会导致不同的最低月薪。假使中国经济能够以百分之七点五以上的速度增长,到了二零五零年,中国的人均国民收入大约能够达到今天英国的水平。英国现行的最低工资大约为九美元一小时。如果是全日制工作,最低月薪相当于一千四百美元左右。美国的人均国民收入高于英国,但是最低月薪才不到一千美元。

英国是一个收入分配和社会福利相对平均的国家,但是它是在完成经济起飞之后才实行高福利和高工资政策的。自从它实行了这一政策后,很快便失去了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中国想要在经济起飞的同时实行平均分配的收入政策,其难度可想而知。更何况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贫富收入差别最为悬殊的国家之一,要想实现向一个均富的社会的转变,必然要经历激烈的社会结构的变化,从而一定会影响到经济增长的速度。

这份报告多次提到中国经济的后发优势,并且将持续高速发展寄托在这一优势上。所谓的后发优势,是指发展中国家不走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已经走过的弯路,并且利用引进技术的低廉成本实行跨越式赶超。不错,从技术上看,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技术普及后成本迅速下降的规律而获取低成本的技术,从而帮助其实现经济起飞。这一点从中国过去二十多年的发展实践也得到了证明。例如,由于生产成本的迅速降低,中国的电话、电视、汽车等普及的速度比起发达国家来说要快得多。

但是报告所极力回避的是经济学家们常常提到的后发劣势。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利益集团,常常有意忽略社会公正和法律制度的建设。这一做法的后果在发展之初常常不明显。这是由于有引进技术之类的后发优势,经济在滞后的政治法律制度下仍然可以取得一个时期的高速发展。但是假以时日,各种社会矛盾会逐步得到暴露并且激化,等到社会不得不做出调整的时候,常常要付出巨大的成本。世界上有不少集权国家的历史经验都证明了这一点,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伊朗等就是很好的例子。中国的情况也是如此,近年来,各种社会冲突愈演愈烈。最为严重的事,当局并没有显示出从制度安排上根本解决这些社会冲突的意愿和能力。我想,这一点正是中国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实现这份研究报告的预言的最大障碍。

──转自《自由亚洲电台》(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胡少江:冰城变毒城,只是一夜间
胡少江:中国发展 几代人的代价(上)
胡少江:中国发展 几代人的代价(中)
胡少江:世贸组织香港会谈难以成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