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吐为快

中国会不会“崛”而不起?

【大纪元11月30日讯】我对政治神棍是顶佩服的,中国的很多政治性流行词汇,一定是他们创造的。他们也不容易,这我理解。你想啊,这么一大窝子豢养的“思想家”,一个个不是院长,就是所长,再不济,也得挂块研究员的牌子,拿着高薪,坐着好车,住着靓房,没有一点让领导赏心悦目的理论发现、发明,怎么对得起头上的帽子,颈上的项圈呢?

于是乎,贫瘠、板结的政治土壤上,一束束怪异的喇叭花竞相开放,昨天是盛世,今天是和谐,明天来一个崛起。所有的一切,其实不过在履行一种功能,喇叭花固有的功能,不同的是变个调门。

任何一个存在于本星球的国家,必然有其影响力,只是影响力有大小之分罢了。影响力大的,我们就称之为大国。其实中国自从成为联合国“五常”,就已经步入大国之列。现在再讲大国崛起,也许指的是,想在“五常”中再进一步,谋个班长、副班长的干活。这跟我们已经是常委的官僚,还想谋得书记、副书记的职务,培养出自己的班底一般无二。

只是我们的官僚要晋升,靠的是上级提拔,而中国作为大国,要想扩大影响力,靠的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方面的实力。应该说,在经济方面,通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凭借十多亿廉价劳动力,广大的国土、老天留下的资源以及国际经济分工,我们已经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而我们现在做班长的梦,靠的就是这点底子。过去的大国之兴,已经成为历史,在现存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除了那一万亿外汇储备,人均1400美元的GDP 以及刚刚热烈拥抱过的非洲兄弟之外,我们果然还有更多的本钱吗?

查《现代汉语词典》,崛起标示两种意思:一是突起的山峰;二是兴起。崛与起一起使用,单一个“崛”字,没有说明它有自己的意义。所有的动词,常常会在使用者中形成某种意象,但对崛起一词,似乎总难以找到对应的意象。因此在我的想像中,“崛”相当于要起时的挣扎过程,崛的结果,可能是起,也可能是不起。

现在我们大概就属于还处在“崛”的过程中,如果本人的想像和理解是正确的,那么,“崛”而不起,我们怎么办?世界上的国家,大概没有不想崛起的,而崛而不起的,当不在少数,否则,曾经和现在的大国,也就不止这么九大国了。

一个大国能崛而起之并有持续的影响力,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据说央视的片子做了点归结,以期对咱们有所借鉴。然而我们现在国内改革都还只有一条腿走路,十几亿人除了廉价劳动力一项角色扮演得比较完美外,其自由权利和创造力还处于被抑制状态,这样的崛起,在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还能为世界作出贡献,进一步增大中国的影响力吗?

中国对世界有更大的影响力当然是好事,但乡绅之所以能成为乡绅,他得有令人信服的权威,有值得人们追随的魅力。这次对非洲兄弟,我们是以免债和无任何附加条件的贷款为“条件”的,对此非洲兄弟欢欣鼓舞,而我们也初尝“众星捧月”的大国快感。对于非洲这块土地,我们要切入,扩大自己影响,用免债和无附加条件贷款打头阵,暂时是行得通的。但是这种方法,于真正的帮助非洲脱离贫困,还有距离。欧美有长时间援助非洲的历史,现在也还是他们在唱主角,他们对免债的“谨慎”和贷款的有条件,是他们长期实践得到的结论。非洲动荡的政局和腐败的体制,只有谨慎“免债”,才有可能促使当地的政客认真对待国际援助,减低官员腐败对援助的损害,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否则,我们的免债和无条件,只会肥了个别政治集团。一旦现任当局的政敌上台,还会把我们当敌人,使前面的好意付诸东流。这种不问是非的收买式恩惠,其实无助使中国长期在非洲扩大影响力,与实际的大国追求,不在同一个层次。

崛起的内在条件未见成型,外在则有缘木求鱼之嫌,还在“崛”的过程中,就大唱“起”的高调,颇有点中国式暴发户的味道。早期的暴发户,很多已经退出舞台,就是因为他们初尝富贵,不能自持,缺乏远见,最后轻则重归贫困,重则家破人亡。个人如此,国家其实也相差不远。

请相信,大国崛起不是政治神棍能像吹气球一样吹起来。

本文转自互联网,仅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如果您发现有版权疑问,请及时与我们联络。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