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月饼行家中秋感怀

人气 64
标签: ,

【大纪元10月7日讯】

松屋店主感恩人生

(大纪元记者郭秀兰报导)“松屋面包西饼”在大温哥华地区拥有8家分店,饼屋的主要老板之一岑先生在回顾松屋开业16年来的苦乐时,感慨万千。回忆这十几年移民、安家、创业所走过的路,岑先生最大的感触就是“感恩”,虽不是所谓“大富大贵”,可也是事业有成,阖家幸福,这种生活让岑先生感到非常知足。
  
岑先生拥有长达30年做月饼的资历,早年在香港初入行时,学的第一门手艺就是“煮莲蓉”,如今松屋的莲蓉月饼入口即化,是他最自信的产品。 经营“松屋”这16年,岑先生说,他和他的拍档可以说是本地华人“吃月饼,过中秋,思故乡”的见证人。
  
早在91年移民加国之前,岑先生在香港已经经营饼屋多年,当年岑先生主要在香港“鲫鱼冲”一带开店,当地的许多港人都熟悉并经常光顾的他的饼店。随着移民的增多,许多原来香港的老顾客在温哥华见到自己熟悉的故乡饼店时感到非常惊喜,当看到客人因在中秋节买到纯正的家乡月饼而兴奋不已时,岑先生说有一种无法表述的满足感。
  
岑先生以他每年递增的月饼销量为例说,温哥华的中秋节气氛一年比一年浓了。他认为这一方面得益于华人移民数量的年年增加,另一方面得益于华人社区对传统文化的推广。同时,岑先生也发现,许多华人家庭都非常重视如何让子女了解中华传统与文化,不少家长都特意在中秋买来月饼,既可以阁家团聚,又可以让子女从中学到中华传统。
  
回顾创业历程,岑先生坦承当初创业非常艰辛,是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创新才开始站稳脚跟。即使如此,岑先生仍不认同将加拿大说成“艰难大”的说法。他认为只要用心,肯吃苦就一定有收获。他列举店内的一些员工,经过多年的勤恳工作,现在也是有车有屋,而他在香港的许多朋友还不一定都能拥有。
  
如今岑先生事业有成,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健康成长,一家人生活得和谐而平静,作为基督徒的岑先生说,对于他自己的人生只能用“感恩”来形容。

美心饼屋合力创业

美心饼屋的老板娘袁太太(左)与在美心工作了16年的陈小姐(右)(大纪元)

(大纪元记者郭秀兰报导)美心饼屋的老板娘袁太太一家移民加国已经有34年了,有6家分店的美心饼屋也已经营了26年。回忆当初创业的经历,袁太太感叹多亏一家人齐心合力,以及一批老员工多年来的支持,使得美心能够走到今天。

袁太太虽然不断强调这些年来创业的艰辛,但在店内忙碌的她脸上始终流露着舒心和满足的笑容。
  
在美心工作了16年的陈小姐快人快语,她觉得中秋节为每一个华人家庭带来了一个家人相聚的机会。
  
提到温哥华中秋节的变迁,最近这10年的变化之大,令她感叹。随着大批华裔移民的到来,华人社区的传统气氛更加浓郁了。
  
陈小姐最大的体会是,10年前华人社区还不是很盛行过节送礼和封利士,而现在,华人家庭更加注重传统节日里的礼尚往来,这种变化也带动了美心的月饼生意,现在他们最远能够接到来自多伦多和美国的订单。

大安安“小店”祖传手艺

大安安饼屋的许老板(大纪元)

(大纪元记者陈思思报导)用大安安许老板自己的话讲,大安安只是一个位于温市维多利亚街上的一家“小店”,店面虽不算大,但却倾注了许老板一家的心血。
  
许老板说正是因为经营这家店,每逢中秋节,他们一家都比别人感受到更浓的节日气氛,因为在这一个月内,多年积累下来的老主顾都会来光临,即使一些已经搬到很远,平日难得一见的客人,也会在这个时候到访店内,天天和这些老朋友们见面,那种开心与快乐别人是难以体会的。
  
许老板把自己的店定位在经营大众化的产品上,价钱上也是大众接受的价位,但在用料上许老板强调绝对是真才实料,而且非常新鲜。说起自己的月饼,许老板介绍是来自他父亲的祖传手艺。
  
50年代初,许老板的父亲是广州国营酒家的负责糕点的总厨,80年代移居加国后,将手艺传给了他,多年来的用心经营,使他积累了许多客人,每年的中秋月饼都可以有一个可观的销量。
  
提到他自己在加拿大的移民生活,许老板强调非常开心,这里的人讲道德,守秩序,尤其让他心满意足的是3个子女都非常懂事,现在他有心安排大儿子每日到店内帮忙,慢慢会将父亲传给他的手艺传授给他,好让他日后接手大安安的生意。

唐人街“竹家庄”中秋灯笼
 
(大纪元记者陈思思报导)温哥华唐人街的工艺品店内,在中秋期间增加了传统的花灯。“竹家庄”的吴老板说,他们店内在平时也会出售中国传统灯笼,因为许多西人游客光临,很喜欢中国传统花灯。

温哥华唐人街“竹家庄”中秋灯笼(大纪元)

温哥华唐人街“竹家庄”中秋灯笼(大纪元)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民调:美加两国民间彼此好感稳定成长
大陆法轮功学员向创始人祝贺中秋之诗歌三首
法轮功学员的诗:中秋感师恩
大陆被关押异议人士亲属诉中秋心声(2)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