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路电话及通讯软体 改变千面人犯罪型态

人气 9
标签:

【大纪元9月18日报导】新世代科技犯罪省思系列专题之四(中央社记者陈亦伟台北十八日电)新兴的网路电话、电脑即时通讯软体,由于监控困难,已渐成犯罪新工具,检警发现,近来几起疑似“千面人”案件,歹徒就是利用即时通讯软体,做为发送恐吓信件及联系被害人工具,使千面人恐吓型态产生质变,成为另一种恐吓诈欺犯罪,而网路通讯已渐成监听死角则是其中关键。

检警分析,国内的网路电话软体约有一百多种,现在使用最普遍的是Skype通信软体,由于软体下载及通话均为免费,只需有可供电脑上网处即可“讲到爽”,目前在各国网路族群中,这类软体已渐取代传统电话。

熟悉电脑犯罪的前法务部检察官叶奇鑫表示,Skype等这类新兴通信软体带来通信便利,但这些软体的加密模组却很难被破解,国内治安机关目前还无法监听,越来越多国内外犯罪案例也显示,Skype已成为各国警察办案面临的新挑战。

台北地检署主任检察官张绍斌表示,Skype这类网路电话利用的是网际网路,点对点发话过程中有无数电子“封包”在网路主机上流通,姑不论拦截这些封包犹如大海捞针 (因为根本不知哪些封包是犯罪通话),截到了也不一定有用,因为封包本身还有加密,这是监听困难的主因。

张绍斌说,有法必有破,与其说这些网路电话无法被监听,正确来说应该是技术过于庞大、办案成本过高,难符办案效率,短期内犯罪集团利用网路电话做为犯罪联系工具确实令治安单位束手无策,不过,国内检警已在寻求反制之道,只是细节暂不能公布。

检警发现,除恐吓诈骗集团最近开始将脑筋动到Skype上之外,近来几桩向勒索化妆品、食品的疑似“千面人”,也是利用数位相机、hotmail及网路电话做为犯罪恐吓工具,他们将恐吓信、照片以电邮方式寄达,再用网路电话向厂商恐吓勒索,打一次电话后即销声匿迹。

检警认为,随着电脑科技兴起,千面人犯罪渐与恐吓诈欺合流,就是小额恐吓 (一次仅勒索新台币五万元、十万元)、乱枪打鸟,与传统千面人案不同,虽说犯罪者就是赌那十中取一或百中取一的取赎金概率,但对治安机关来说不啻疲于奔命。

除网路电话难以监听外,由于像是hotmail等部分电子邮件是外国服务器,外商并无义务要协助台湾检警办案而提供相关资料,就算提供,有时也因旷日废时而影响办案时效,加上网路电话在国内属第二类电信业务,目前各家规格不同,如skype等新的网路电话技术不断出现,令检警防不慎防。

不过,叶奇鑫表示,随着Skype未来将被其他较具规模的网路公司收购,为维护商誉,相关安全机制日后应会更加落实,而包括法务部检察司、刑事局等单位也建议,若国内能比照美国FBI作法,在各家业者开发出新的通信系统时,在申请许可及执照时,都先保证提供治安单位监听或调阅电磁纪录,应可弥补类似犯罪的侦防漏洞。

相关新闻
花王遭恐吓下毒案  新店警分局侦办中
网路电话市场兵家必争  微软收购Teleo
网路电话市场火热 微软抢买Teleo
微软进军网路电话 市场将重新洗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