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月:中国国有银行离华尔街上市有多远?

沧海月

标签:

【大纪元9月17日讯】近几天,最吸引眼球的中国消息是苏格兰皇家银行(RBS)出资16亿,成为中国银行的主要“战略投资者”。中国国有银行海外上市之事再度引起国际经济界关注。

中国银行终于与外资银行联姻

近几年,在海外投资者那里,中国国有银行经历了从“皇帝的女儿”到“弃儿”的跌宕起伏:2003年12月,11家国际投资银行,包括花旗集团、JP摩根投标团、高盛公司、瑞银华宝、摩根士丹利等一起热情竞买中国银行坏帐,那一热烈场面曾刺激了中国政府无穷想像,以为投资银行买国有银行的坏帐都如此踊跃,如果国有银行招募股东,那更是会形成挤破头的局面。于是经过一番秣兵厉马,将四大国有银行推至海外上市圈钱。但没料想的是,去年中国的四大国有银行竟成了弃儿,众多投资银行都裹足不前,包括许多中国的老合伙人也不肯给面子。业界一直有说法,收购坏帐的银行就是因为通过解剖坏帐,摸清了中国金融系统的底细,知道那是一个填不满的无底洞,因此也就没有投资兴趣。

中国银行经过长期寻觅,总算苏格兰皇家银行愿意上钩,结束了中行两年来寻找“战略投资者”的行动,并为2006年上半年在香港首次公开上市铺平了道路。这一利好消息被夸大宣传。在中国广为流传的新华社8月19日消息,标题就是“苏格兰皇家银行斥资31亿美元购入中行10%股权”,但细查内容,却发现购买股权并非只有苏格兰皇家银行一家,而是由苏格兰皇家银行牵头的一个财团将支付31亿美元,这个财团的成员还包括美林(Merrill Lynch)和香港大亨李嘉诚。股权分配如下:苏格兰皇家银行出资16亿美元认购5.16%的股权,在中国银行拥有一个董事席位;美林和李嘉诚共出资15亿美元认购4.84%。但中国人不知道的是,该财团只承诺持股三年,交换条件是获得中国政府一项前所未有的保证,担保该财团的投资不受中国银行财务突然恶化和其他风险的影响。

比较有意思的是,美林占多少股份未列明,中国官方发布的消息有意让美林股份与中国政府的自家人李嘉诚搅到一起。联想到早先市场传闻美林欲抢做承销商,估计其出资不会太多,主要是将公司名字借给中国银行撑门面,让人觉得中国银行是“抢手货”。至于李嘉诚出资,很容易被人看作是请自家人出面做“托儿”,委实不是光彩事,怪不得新华社发布的消息标题要将31亿资金一古脑全算在苏格兰皇家银行头上。

中国国有银行海外上市的计划安排

2005年是中国金融改革最为关键的一年,在已经过去的上半年中,围绕着提升银行整体竞争力,海内外上市、寻找战略投资者、清查银行内部的腐败大案要案、实行问责制和资产证券化等五件大事,中国银行业倾尽全力,为的就是制造几件美丽外衣,遮蔽内在的百孔千疮,以求海外上市圈钱。

在遍觅“战略投资者”而不得的情况下,今年6月23日,中国交通银行硬着头皮在香港联交所挂牌。当日,交行股票以2.825港元报收,比2.5港元的招股价上升了13%;成交51.58亿港元,位列当日成交金额榜首。当时对这一颇出意料的“利好”情况,国际投资银行业普遍认为是沾了“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光。

其他四大银行也正在为上市“热身”,排定的时间表如下:

中国银行:近几年,中国银行一方面实现了在香港业务的整体上市,另一方面在进行股份制改革,2004年8月26日,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上市时间预定于明年上半年。

中国建设银行:2004年9月21日,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最新的上市时间表在年内。

中国工商银行:目前股改正式启动,注资方案已经成型。据称今年9月底将注册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正在设法与欧美金融机构接触,洽谈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事宜。

中国农业银行:在四大国有银行中,不良资产率最高,资本充足率最低,因此在股改上市之路上步履艰难。目前正在进行财务重组。

问题是,交通银行是家小银行,其胃口也不大,7亿多美元而已,香港股市也还能够承受起这只股票,而建设银行与中国银行共有150亿以上的上市规模,必须在香港股市之外另寻出路。

寻找战略投资者之路不平坦

按照中国国有银行现有状况,如果没有外资银行的参与与帮助(这种帮助其实主要是信用背书),想在海外上市几乎无望,因此银行海外上市计划的最重要环节就是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中国政府主管金融的官员表示,希望外国战略投资者带来三样东西:雄厚的资本;先进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管理经验;帮助中国银行业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当然后两者只是陪衬,因为规定单家境外银行的参股最多不超过总股本的20%,事实上难于参与管理。

早在今年七月初,中国银行为寻找海外IPO的承销商争夺战“升级”,会晤了有意投标该行保荐人资格的七大投行。这七家投行包括花旗集团、德意志银行、高盛、摩根大通、雷曼兄弟、美林及瑞银。中行海外上市预计募集金额高达50亿美元,按照3%的承销费计算,三到四家承销商将分得1.5亿美元的手续费收入。业内人士认为,中银国际、瑞银以及高盛有望获得高达1.5亿美元的承销费用,而与中银国际有过密切合作的美林也将有可能从中分得一杯羹。

中国银行是中国第二大银行,在全国各地有1万1千多家分行和支行,占中国信贷总额的12%,占居民储蓄市场的份额为14%。中国政府为了支持中国银行的改革,2003年底曾注资225亿美元,帮助中国银行注销坏帐,并准备在2006年第一季度上市。但11家外国投资银行在争夺承销商资格时非常踊跃,对成为“战略投资者”这一角色却了无兴趣。花旗银行就是因为未能兑现在建设银行首发前买入股权的承诺,而被取消了IPO承销商的资格,预计损失超过8,700万美元。

而美林此次成为“战略投资者”,却不肯单独列明其出资数额,联想到美林成为承销商的传闻,不由不让人怀疑其出资意图主要在于“拉关系”,以图后来的合作。

从苏格兰皇家银行的出资经历可以看出,中国找到这家“战略投资者”殊非易事。就在7月底宣布有意入股中国银行后,该行股价下跌了5%。可能由于面临压力,《华尔街日报》援引熟悉该银行情况的消息人士透露的消息说,苏格兰皇家银行的主管可能会在董事会议上提出减少对中国银行股权的认购。从最终出资比例来看,这条消息属实。

哪些银行愿意成为“战略投资者”?

正如笔者以前曾提到过的,外资不愿意成为中国国有银行的股东,原因有二,一是银行的财务资讯欠缺透明度,有关中国银行业的坏帐与各种腐败传闻使稳健的投资者望而却步;二是给予外资银行的股份数量有限,无法让外资拥有经营决策权。

迄今为止,已有三家外资银行成为中国国有银行的“战略投资者”,其中最抢眼的就是美洲银行(Bank of America)──中国的报导有时报导为“美国银行”,还有的干脆误说成“花旗银行”。

6月17日,中国建设银行和美洲银行在京签署了关于战略投资与合作的最终协议,美洲银行将分阶段投资建设银行,最终持有股权可达19.9%,正好逼近中国对单个外资机构入股比例不超过20%的限制。这一交易是迄今为止外国公司对中国公司的最大单笔投资,建行因此成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第一家与国外战略投资者达成协定的银行。7月4日,新加坡淡马锡控股(私人)有限公司与建行签署最终协议,成为建行第二家境外战略投资者。通过入股10亿美元,淡马锡“买”到了建行一个董事席位。

美洲银行(Bank of America)与苏格兰皇家银行有个共同特点,即在华没有大量业务。它们投资中国国有银行,目的很明显,主要是关系投资,想以资金换取在中国拓展业务的市场空间,希望借合作之“功”,获得合作者在中国现成的分销渠道,利用这些渠道销售多种零售银行服务,并提升其全球威望。

但业内人士并不看好这种战略投资。美国斯特拉斯汉姆全球咨询公司的研究部主任卡梅伦.费根称苏格兰皇家银行这次投资“不是战略投资,是关系投资”,在管理上,苏格兰皇家银行只拥有10%的股权,很难对中国银行的管理和改革产生任何实质性影响,“对于苏格兰皇家银行这些外国银行来说,合作伙伴还是效率低下、机构庞大、官僚主义严重的政府分支,这就夹带了很大的风险。你很难得到正常的投资回报。我们认为,这类投资并不是基于利润回报的战略投资,在更大的程度上是关系投资,是跟中国政府建立关系,方便长期发展。”

美国的担忧:中国集资浪潮将影响美国经济安全

但被中国当作“圈钱天堂”的美国却对中国心生警惕。今年下半年,一批中国国营公司准备大举进军美国资本市场,仅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两家就计划在美国资本市场上集资150亿美元。针对中国方面这一“圈钱”动向,8月11日,美国国会美中经济与安全审议委员会举行听证会,评估这股新的集资浪潮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两位被请来作证的专家都与中国有许多业务关系。他们认为美国对中国公司的审查不应过于严格。前美林证券公司总经济师斯特拉赛姆认为,美国的决策者应该相信市场的鉴别能力,不应该为中国国有企业到美国上市设置特别限制。美国苏利文-克伦威尔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德拉梅特经手过很多中国公司的首次公开上市的业务,他在作证时暗示,他担心美国对海外上市公司提出一些过高要求,将使美国资本市场失去一定的吸引力。

但要求严格审查的嗓门大得多。华盛顿安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弗兰克.加弗尼说,中国国营机构在美国市场上大举集资将影响到美国国家安全。加弗尼说:“通过认购这些国有企业的股票,我们可能在资助中国制造洲际弹道导弹和阻拦我们卫星视线的太空武器,支援他们扩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支持他们的员警以及中央和地方政府实施对人权的遏制。通过认购这些股票,我们可能在支援他们对环境的破坏、对寻求自由的西藏人民的镇压,并允许他们继续跟一些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做生意。我认为,美国的投资人如果知道认购这些股票会产生这些实际效果的话,他们绝不会购买这些股票。”

美中经济与安全审议委员会主席理查.达玛托认为,即使只从经济利益出发,美国投资者也应该当心这些中国国有企业的上市,“因为我们刚刚经历过一次股市泡沫破裂,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受到科技股泡沫的欺骗。我不希望看到数以百万的美国人因为中国公司股票泡沫再次受骗”。达玛托表示,他特别担心中国的银行坏帐太多,且运作不透明,希望投资者对中国公司的风险提高警惕:“在中国金融机构准备上市集资150亿美元的时候,需要对这些机构的贷款情况提出问题。我感到担心的是,美国的投资人可能没有足够的资讯来对这些投资的风险做出有根据的决定。再有,上市的国营公司和银行同中国军工企业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也需要全面的审视。”

听证会的共同主持人韦塞尔则强调,中国公司缺乏透明度是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

尽管在是否应该限制中国公司进入美国资本市场这一问题上,被请来作证的两位专家与委员会的领导人存在很大分歧,但是美中经济与安全审议委员会对这个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关注表明,美国已经对中国提高警惕。特别让中国政府不开心的是,前共和党国会议员考克斯最近就任美国证券与交易委员会主席。考克斯1999年曾撰写指控中国有计划地窃取美国核机密的“考克斯报告”,因此被中国政府视之为“反华反共势力的代表人物”。在中美关系日行日远之际,美国政府任命考克斯担任这一关键职位,用意不言自明。有考克斯这种人物把门,已经将中国大陆股市骗得山穷水尽的国有公司与坏帐累累的国有银行今后在美国上市,必将面临更严格的审查。

(转自《TAIWAN NEWS 财经文化周刊》第199期)(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中国银行腐败严重 仅上半年5行长落马
“极品女人”假结婚 非法骗取成就巨贪丈夫
传美怀疑中银及澳门银行涉北韩非法活动
中银被指涉北韩核计划融资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