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要闻

二次金改新书剖析:金融合并应有完善配套

【大纪元7月2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林憬屏台北二十六日电)中华民国银行员工会今天发表新书“秃鹰的晚餐-金融并购的社会后果”,对政府大力推动金融业合并,作者夏传位在记者会上直言,美国是高度资本化的国家,但在金控合并上仍要遵守“社区再投资法案”,充分尊重个人金融服务权,但台湾却不见类似的配套措施。

  夏传位指出,美国金融业或金控要进行合并,必须经过联邦准备理事会和司法院审核,甚至也要通过“社区再投资法案”,就是经过此法案追踪金融机构过去对偏远地区民众贷款纪录,不得拒绝当地社区民众,尤其中低收入户的贷款需求,如果银行纪录不佳,可能被取消新设分行、甚至关闭原有分行,也无法申请合并。

  他并表示,美国一九九九年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解除金融业跨业经营限制前夕,美国联邦准备理事会主席葛林斯潘赴国会演说时,强调此法案会强化“社区再投资法案”的功能等配套措施,加强弱势族群金融服务权,然而台湾推动金融业合并前却未见类似配套措施。

  另外,观察台湾金融业合并后,存续银行在取得分行后,常常把分行往北部迁移,夏传位认为,中南部分行的减少,造成银行分行家数过度集中北部,中南部或东部和离岛地区则形成金融荒漠化的情况。

  夏传位说,麦肯锡顾问公司报告指出,台北银行分行家数太多,高达八百五十家,其实只需要五百二十家就足够。

他也指出,美国研究显示,银行规模大不一定就最赚钱,反而是规模适中的银行才是最赚钱的银行。

  今天的新书发表会上,银行员工会也邀请总统府国策顾问、前第一银行董事长黄天麟、政治大学劳工研究所所长刘梅君出席,并由银行员工会全国联合会理事长黄水泉主持记者会。

  黄天麟表示,公营银行竞争力其实不一定比民营银行差,海外银行也不见得比台湾的银行服务好;公股银行常常要兼顾政府政策,例如提供中小企业贷款或风灾后贷款,有时只好牺牲银行获利。这本书提供各界对金融业整并的另一种反向思考。

  刘梅君则直言,金融合并对谁好?金融业规模大即是美?台湾金融业合并在没有任何配套措施下进行,未来如果证明受害却已无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