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潇雨兰:荆棘桂冠 (22)

第六章 我不能没有这一切
秋潇雨兰
font print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4
开车前,我打开母亲刚才塞给我的父亲的信阅读。一看到“书赠阿玲无题诗六首”,马上往下看,是六首训斥我的诗,我怀着复杂的心情一首一首看下去……

“……莲池深藏父母情,红烛燃尽有泪痕……金枝玉叶化朽木,而今已非掌上珠……无骨当知平生贱,无耻之人更堪怜!鬼混苟且几时了?残花败絮辱祖先……”

读完这封特殊的信,刹时,我的心变得和夜色一样黑沉沉。
我闭上湿润的双眼,将头轻轻靠在椅背上。我听见我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声音在痛苦地嘶喊:“父亲,我没有堕落、没有沉沦、不要鄙视我、不要辱骂我,我爱你,我是你的好女儿呀——为什么我们的思想难以沟通,为什么你们不能宽容我,为什么呀——”
心,越是坠入痛苦的深渊,越是唤起对往昔强烈的回忆。父亲啊,您还记得您给我讲述庄子《逍遥游》那篇文章的情景吗?那件往事至今在我脑海中仍记忆犹新,那时我还太小,根本理解不了文章中所包含的深刻的哲学思想,只觉得文章写得妙极了,然而,那篇文章却在我幼小的心田埋下一颗神秘的种子,文章中的精气也隐隐约约吹进我稚嫩生命的土层。刚入大学不久,有次上古文课,正是庄子的《逍遥游》,教古汉语的老师只负责讲解字、词,同学们都在一字不漏地记录老师的话,我讨厌这种僵化而又呆板的讲解文章的方法,没有抄笔记,怡然自得地,然而又很认真地重新读着庄子的《逍遥游》,读到“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至人无己”时,我感到全身心通明透亮,豁然开悟。那一瞬刻,我多么想念您和热爱您呵,亲爱的父亲。我还记得小时候您给我讲述过的许多流芳百世的文章、诗词。寒士孙冉翁写的昆明大观楼长联,忧国忧民的大诗人屈原写的《九歌》、《离骚》、曹雪芹的《红楼梦》,还有《古文观止》、唐诗宋词等等……
啊,我的父亲,您知不知道女儿成长为今天这样,受了您多少影响和熏陶呀?尽管您给我讲述那些文章诗词时,我还小,似懂非懂,然而,亲爱的父亲,那些精神的甘露滋润了我生命的土壤。遗憾的是,您期望您心爱的女儿选择一条充满鲜花和美果的人生道路,然而,您看到我亲手选择的是遍布荆棘和坎坷的人生之路,这一切使您愤怒,也使您失望,痛心。呵爸爸,我亲爱的爸爸,女儿没有遵从您的意志,让您伤心不已,自觉对不起您的养育之恩。我只乞求您不再痛苦,超然度外。不然,我的心永不得安宁,我知道,您的、妈妈的,都会不得安宁。
父亲,还记不记得在饭桌上您举起一杯酒对我说:“我出一句上联——

江河滔滔古往今来善恶终有报

——你能对出来吗?”

我也举起酒杯说:“爸爸,我对个下联,您看可不可以——

天地悠悠沧海桑田恩怨总能了!”

爸爸,听了我对的下联后,您不是苦笑着说:
“好吧,你希望我们能了结怨恨,看有一天能不能了结吧!”

呵,亲爱的父亲,消除您头脑中那狭隘的、带有世俗成见的善恶思想吧,让我们消除所有的怨恨,在人间温暖的阳光下度过美好的日子。
父亲啊,我多么希望能重新返回少年,在彩霞满天的夏日黄昏,您端着一杯酒,小女儿恭恭敬敬地站在您身边,为您扇着大蒲扇,听您给我讲述文学知识;或者是在风清月明的夜晚,您捧着一盏茶,我偎依在您的膝旁,为您摇着驱蚊刷,赶跑讨厌的蚊子,央求您不断地给我讲述历史故事。啊,那些时光多么美好呀……
我知道,生命再也返回不到童年了,我好怀念好怀念那些美好的日子。时间是易逝的,人生是短暂的,生命是有限的,我多么希望人人能相亲相爱,和睦相处,共同送走每一轮太阳,送走每一颗星星……让世界充满温情,遍布和平。
可是,这一切只存在于梦想中。
人类是那么一种奇怪的动物,总有一些人要制造出那么多矛盾和冲突,制造出那么多灾难和辛酸,使世界不得安宁,使心灵饱受痛苦的折磨,于是,必然又有另一部分人起来反对,力求恢复和平,寻求幸福而又安宁的生活。
唉,世界永无宁日!人永无宁日!
每一个对明天抱有美好信念的人,不管遇到什么样的灾难和痛苦,都在顽强地活下去,与命运抗争着。可是,明天会不会都是美好的呢?那幸福而又安宁的日子会不会一定降临到你的头上呢?上帝呀,请你回答我!
不可知的命运推着人走下去。
一种坚定的信念促使人走下去。
可是,在死亡的面前,人,究竟能拥有多少幸福和欢乐?究竟又有多少真正的幸福与欢乐属于人?
而人的真正的幸福和欢乐究竟是什么,是什么呵?
人呵,活在尘世上的人呵,在死亡这一永恒的命题之前,你们互相宽谅吧——
当然是:
“江河滔滔古往今来善恶终有报。”
可也要记住:
“天地悠悠沧海桑田恩怨总能了。”

十一月二十三日夜,我怀着一种不堪言状的痛苦心情离开郑州的家和亲人前往北京。为了救我的爱人,为了救一位苦难深重的诗人。
我能救你吗?翔?我不知道。但我要去。
别了,家,茫茫夜海中温暖的小岛。
别了,我深爱着的亲人。
心,悲苦。涩重。
1988年元月5日凌晨2点

附:书信一束:
父亲、母亲:

您们好。
不孝的逆女为她的出走而给您们带来无穷的痛苦衷心地向二老乞求宽恕。
她从可以给她带来生活的幸福的家庭出走啦,带着委屈、带着内疚、带着惆怅、带着无尽的痛苦、带着不屈的、流血的心、带着顽强的意志、带着对生活的强烈的热爱,扬起被生活的利箭射得千疮百孔的帆,驶出家庭的港湾,向人生的充满风暴和暗礁的海洋继续航行。她离开了她爱恋的、辱骂她同时也爱着她的亲人,亲人的一切,如同一股苦涩而又甜蜜的泉流,永远渗透她的心田。
没有路。在她的身后,冲出一条血路,她生命的血光将染红她酷爱的深沈的海洋。
请不要为她操心,为她流泪;请不要怨恨她,阻拦她。
让她走吧,无怨无悔地走吧。
她爱她的亲人,爱生活的一切。
她走啦,走啦……
一曲辉煌的挽歌从太阳坠落的地方缓缓升起……
她回过头来,向隐没在血红色的海洋中的一切深情地一笑,她眼中的两湾泪波,在闪亮的霞光中跳跃……
别了,给我痛苦和温暖的家。
再见,亲爱的爸爸、亲爱的妈妈、我的所有的亲人。
再见,不要挂念我。请您们原谅。
遥祝一切安好。

女儿 玲 敬上
1985年元月28日
小玲:

来信已悉,感慨万端。父母已为你把心操碎,你哥哥小军最近又专程去赤水、贵阳寻你。稍有人类儿女之情何苦要给家庭父母带来这么多的灾难折磨?
既知“身后无路”,何苦又要硬拿生命去闯?应知找工作、谋出路、求生存、靠家庭、靠父母容易,靠别人、靠朋友困难!应该想到,亡命在外,寄人篱下,过那种非人非鬼生活,终非长久安定之策。试想,一直如此执拗任性下去,今后对自己究竟又有什么益处?你现在除生命尚有一息尚存,身外究竟还有何物?何以致此?难道教训还不够深刻!如能幡然悔悟,家庭父母还是欢迎你回到家中来的,你如果还是要继续不顾死活地与黄某鬼混下去,那么,我们也就不得不下最后决心忍痛割舍了!我们现在也可以再一次清楚明白地郑重告诉你,你与他继续鬼混下去,你们两个今后都不会有好结果、好下场的!何去何从,最后还是由你个人决定!如还有一点女儿感情,可以随小军一起归家,如继续坚持背离家庭、背弃父母,那就随你去自由抉择吧!
望你不要沿着自我毁灭的道路继续前进,还是下决心回到父母身边来吧!
欢迎你同小军一起归来!

父字
1985年2月13日 于郑州

致阿玲诗三首(父亲)

(一)

园丁育树十八年
血汗编织一竹篮
提水不成烦霜鬓
残烛当风泪满衫

(二)

乌鸦系禽知反哺
羊羔虽兽犹跪乳
逆女身为万物灵
不怜母心比禽兽

(三)

蠢牛触山脑涂地
螳螂撼树谈何易
迷途知返能做人
亡命做鬼又何益
小玲: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也是检验一个人言行是非的惟一标准,你现在应该知道你以前的所作所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了吧?尽管你以往作了作为一个有理智的人不应该作的天大错事,辜负了父母的期望,使父母伤透了心,但是直到现在我们也没有忘记你是我们的亲生女儿,仍然在时时为你担心,为你……至于你现在心里是否还有家庭父母……你究竟是怎样想的,那是你个人的自由。尽管我和你父亲的心是很痛苦的,不过我们最后还是要向你说一句话,家里的门是向你敞开着的,希望你不要继续流浪再过那种非人非鬼的生活了。……
家里门是向你敞开着的,还是希望你回到父母身边来吧!应该知道在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里,没有户口的“黑人”只能在某些地方暂时存身,流浪终非长久之计。冷静地想一想,你那所谓的远大理想,单靠那种非人非鬼的黑社会到处流浪能够实现吗?如果你决心永远舍弃家庭、舍弃父母,那你就把你的户口粮食关系愿意迁到什么地方就迁到什么地方去吧。也免我们人到晚年还是触景生情,伤不完的心,流不尽的泪,也算我们对你尽到了我们最后应尽的义务……你对父母有没有义务,是什么样的义务,你自己去考虑吧!

母亲
1986年6月24日
东东:你好!

接到你的信,我很吃惊,也为你对姐姐的感情而高兴。本想立即告诉张玲,可那几天我父母相继出差,只留妹妹一人在家,我三天两头往家跑,忙乱得一塌糊涂,竟把你的信忘记放在哪里了。我很着急,只记得我特别放好带回家了,可怎么也想不起来放在什么地方了。我写过一次信与张玲见面,告诉她你父母给她带来的衣物已到,要她来取。可是错过了时间没见到,几天后,她来到学校,我告诉她你信的内容,并请她原谅把信弄不在了。她很惆怅的样子。她很想念你,说在家里唯有你对她稍理解,她很爱你这懂事的弟弟。
……现在虽然找到了,但此事很久令我不安、内疚,东东,请你原谅我的疏忽。现在,我把你的第二封和第一封信一并寄给你姐姐,估计她很快会给你回信。
还有一件事想求你。那是张玲来校的第二天,我收到你母亲写的长信,让我劝她回心转意,重新投入家庭的怀抱,开始新的生活。我把信给张玲看了,她没说什么,只有一句“我爱他们,可他们不理解我。”我也默然。我知道,无论你母亲还是我或你还是其他任何人,都不能把她与黄分开,她自己感到很幸福很充实。事实上,玲与黄已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正因如此,我下了多少次决心也不知怎样回你母亲的信。若写信,只能告诉她事实,这无疑又一次伤她的心,她已很脆弱了,我怎忍心呢?若不回信,那伤感的母爱又令我忐忑不安,她多么盼望我能给她带去佳音。一直拖到今天。我仍不知如何是好,想来想去,只能请您转告你母亲:张玲一辈子离不开黄。当然,你不能按这原样告诉她,委婉些,不要太刺激了。
我和你姐姐曾是要好的朋友,那时我们刚入校,是两个十七岁的天真无邪的小姑娘,对未来的憧憬和追求,使我们建立了友谊。可从那时到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生活已重新设计了我和她的形像,就像在两张一样的白纸上画上了不同的图案。我和她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光靠感情是维系不了我们的关系的。我和她将来会走上两条路。所以我决定和她分手了。我和她都没有权力干涉对方的生活。
可我相信,我不会忘记她。她的道路使我认识到什么是严酷的生活,使我思考应该怎样做人……
东东,作为弟弟,你应该在你姐姐遭到家庭怒斥的时候给予她一点关怀和温暖。同时,希望你能成为顶天立地的真正男子汉。
再次请你原谅我耽误了你和姐姐的通信。


进步、愉快。

笑梅
86,3,11

亲爱的父、母亲: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为什么要在自己的亲人中搞残酷的“路线斗争”呢?这种残酷的选择使我们彼此都痛苦。
父亲、母亲,原谅并宽恕您们血气方刚的不孝女儿吧。她想念您们,爱您们。
让我们彼此理解吧,亲爱的爸爸妈妈,偌大一个保守的中国现在都在讲“宽松”,为什么亲人之间就不能呢?
让我们彼此的心像融化酷寒和冰雪的大地,使一切冬天的固结的眼泪成为春天的洪水冲垮我们感情的鸿沟吧。
我盼望着没有偏见、与您们愉快相聚的那一天,亲人共度家庭宁馨的黄昏。
亲爱的父亲、母亲,以您们宽广的怀抱容纳向您们忏悔的女儿吧。让我们不要再互相折磨了。
……
我知道您们一定很伤心,我四上北京,八过家门而不敢回,我也伤心。我想您们。

女儿
1987,元,7
张玲妹妹:

你好!我们是你大伯、烈士张琴堂的女儿张冬云、女婿张世钦,我们非常想念你,才给你写这封信,请不要有任何误会,我们热切期望能收到您的回信!
玲妹:请首先接受我们最诚挚的问候,你身体如何?新年时到姥姥家去玩一次没有?咱们是“一面之交”,两年前的一天,你妈妈带着你们姊妹三人到郑州东部的行政区我们的住宅里玩了一次,咱们姊妹数人还开怀畅饮一次,玩得好开心。你穿着绿裙子、白衬衣,你那时是那样的纯朴、文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像。
转眼两年多了,一面未见。凭良心说,非常想念你。你离开郑州之后,共有三个新年,我们每到节日总要带着小孩去看望你爸、妈、哥、弟。记得第一个新年前夕,你爸、妈除夕之夜哭了一场;去年新年,初一中午全体正在吃饭,突然想到你,大家在饭桌上都又泣不成声,今年初二我们四人到家给你爸妈拜年,午饭时都闷闷不乐,饭后半小时,我们传阅了你的来信和照片两张,不约而同都又哭了起来。据我们所知,两年多来,家人为了你也常落泪、争吵、埋怨、悔恨。你弟参军了。小军照料父母,他也后悔当时态度不好,而父母各自内心也多有愧疚,认为有些地方对不住你。正如你信中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午阳二叔一家团圆了,我们一家去你家拜年了。而小东参军,你远在贵阳,父母怎能不思念……
两年来,你爸爸明显见老,已有白发,皱纹横布,精神时有恍惚,烦燥、痛苦折磨着他的心灵!你妈虽说性格外向,但她又用多大的毅力掩饰着自己的思女之痛啊!一贯不见老的妈妈眼皮开始下坠,脾气也更显不好了!……这就是我们所见之真实情景。每次我们都劝呀、劝,让他们多吃几口节日饭,但肯定仍是索然无味的。
小玲妹妹!深度的孝敬之心加怜悯之情大大地刺激了我们,我们动手提笔写这封信……请不要看成是说教信件,决不是的!
关于你的出走,具体原因略知一二,但看来是复杂的。对于你勤奋好学,历经坎坷、克服无数困难,在事业上不断求索的精神,我们在此正式地向你表示崇高的敬意!(这段文字我们敢写出来)你酷爱文学,更爱诗歌创作,你结识的众多朋友中必定爱国者、有识之士也大有人在,他们希望振兴中华,看到四化,他们肯定也有正义感,或许有些才华横溢者也有自己不寻常的前半生,你同情、佩服他们,甚至感情上同他们产生共鸣,这都有可能,我们认为在很大程度上应该给予理解。现在有句时髦话“理解万岁”,我们给你理解,你可能会得到一些宽慰,如果这样,我们也会高兴的,妹妹,我们的好妹妹!!!
至于你采取的某些方式、方法,可能经历史的检验之后,最后会发现有些不可取或不妥的。用其他方式或许能把牺牲降到最低水平就更好了!这两句话不代表批评之意,真的,不是批评……你当时还太小,涉世未深,你单纯善良,有点激进。
……两年来……社会经历、事业之奋斗,都会使你更加成熟,我们也会期待你的真正的成果问世,对人类有所贡献!
但是,不能不要家!这是今天惟一的心愿!父母就你一个女儿,你妈哭着说:“我玲玲过去最知道疼我呀!”是啊,母亲老了,女儿走了,而且长期不归,四次进北京,八过郑州市……都不下车进家,多么令人伤心呀!父母爱你,想你,疼你!你一定要借机会回来看看,只是看看,届时我们争取也去你家,大家一聚、共用天伦之乐!
分歧是有的,不过可以慢慢解决!父母们原本无错呀!双方各持己见,只有坐下来用新的事实解释作工作,谈成更好,谈不成尽尽女儿孝心有何不好!实话对你说,他们真想你,听到爆竹声,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举杯庆贺新年之际,玲玲啊,你在哪里?
回来吧,回来吧!人人心里欢迎你,决不会弄僵!
最后,我们再次申明:热烈欢迎你回来看看!
……来去自由,但回来看父母是自己的义务,他们也会真挚欢迎你的,世界需要宽容,人类需要宽容!你家已从原址搬到更西部的新建宿舍区了,是本市最新式建筑群!
我们的通信地址是……
再见
等待回音

姐 冬云, 哥 世钦

1987,2,3。 午夜于郑州

“善良的主在数世纪前已经把宽恕的权力留给自己,我们还是让他去尽宽恕之职吧!”
——美国亨德里克•房龙 《宽容》

亲爱的父母亲:

儿已定于今年五月份回家。确切时间届时再告。
几年了,父亲、母亲为儿操碎了心,在此,儿向父母请罪,乞求您们的宽恕。
这一天我也盼了几年了,不知多少次,儿在梦中与您们相见,痛哭失声。我不能原谅自己,让您们为我受了许多折磨。亲爱的父母,儿对不起您们,我多么渴望能在您们身边尽一份孝心,同时尽情地享受一下亲人的温暖呵。原谅我吧,爸爸、妈妈……

玲儿
1987,2,28
— 待续
Cozy House Publisher 2003
www.cozygraphics.com
ISBN 1-932002-25-1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