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喜欢计划追求变化 吕佩玲让地震宣导变有趣

人气: 70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5月16日报导】新世纪女性勇敢追梦系列专题报导九(中央社记者汪淑芬台北十六日电)公务员的工作真的只是朝九晚五,一成不变?对中央气象局地震中心副主任吕佩玲来说,因为“喜欢计划,追求变化”,二十年公务员生涯中,工作带来快感与成就感,尤其让单调的地震宣导变得有趣,成为机关团体及学校争相邀请演讲的对象。

四十七年次的吕佩玲,民国七十四年在美国拿到硕士学位后,随先生回台,当时行政院青年辅导委员会推荐中油及气象局的工作,中油的待遇差不多是气象局近两倍。

不过,中央大学地球物理系毕业的吕佩玲,因到美国也是研究地震,毫不考虑就到气象局任职,当时气象局还没有地震测报中心,地震相关工作由地球物理科负责,吕佩玲从委任三等公务员做起,也是气象局首位留美回来,却屈就低职务的人。

吕佩玲的决定让周遭亲友都难以理解,刚开始,吕佩玲也有挫折感,但先生勉励她,“当在谷底时,只有往上爬才可能成功”,吕佩玲审视当时台湾对地震测报的投入非常有限,决定设法改变。

她回忆,到气象局第一件事就是努力写计划书,争取将地球物理科提升为地震测报中心,民国七十五年花莲地震,台北县中和华阳市场倒塌,让吕佩玲更坚信,加强台湾地震测报工作刻不容缓,在说服气象局长官后,还亲自向当时行政院科技顾问组召集人李国鼎简报。

七十八年因云南及亚美尼亚发生大地震,当时的行政院长俞国华认为,防震相当重要,同意气象局扩编组织,地震测报中心正式成立。

吕佩玲喜欢做计划,加上是典型的牡羊座,除了拚命外,也求快求好,每天有新的想法立即用便条纸纪录下来,即使在家也不例外,隔天再贴到办公桌上,等完成后再撕去。

有了既定目标就会去追梦、实现的她说,只有清清楚楚看到计划,才能很笃定接下来要做的事。

八十年吕佩玲有机会参与地震宣导工作,她开始留意如何将专业的地震知识,用浅显易懂的文字,传达给社会大众。

吕佩玲认为,宣导防震的表达内容及方式,要依不同的对象而改变,所以每一场宣导演讲,做好事前充分准备,包括幻灯片也是自己设计,即使同样的防震观念宣导了十多年,至今吕佩玲的演讲仍是场场精彩,无论听讲对象是社会人士、大学生还是幼稚园小朋友,吕佩玲都能让人听得入迷,就有高中教授地球科学的老师称赞吕佩玲,更像是一位好老师。

时时面带笑容的吕佩玲发挥女性温柔特质,最擅长用比喻的方式,让一般人了解地震。

例如,一场大地震后会有不少余震,吕佩玲就形容,像是“母鸡带小鸡”,所以,余震的规模不会超过主震。

由于台湾的地震通常是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挤压碰撞,不过,因板块在海底,很难想像,吕佩玲就形容,当菲律宾海板块朝欧亚大陆板块向下隐没时,就有如坐溜滑梯般,愈向北隐没愈深,当震源深度愈深时,地震释放到地表的能量就愈小,浅显有趣的比喻,让人一听就印象深刻。

对地震防灾宣导永远都不感厌倦,她说,每当想到人们因对地震常识不够,而受到无情的伤害时,她就想尽全力教育民众正确的地震知识,而听她演讲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是防震的一颗种子,想到能让更多人正确认识地震,就充满成就感。

从当年留美硕士屈就委任三等小公务员,吕佩玲鼓励自己的座右铭就是“做任何事,多用一点心”。

现在,她已爬升到简任十职等的职位,因喜欢计划及追求变化的个性,让枯燥的地震防灾宣导变得有趣,吸引很多机关、学校或扶轮社等民间社团邀请演讲,平均一年演讲次数超过五十场,吕佩玲无异是气象局最佳的地震宣导大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