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债养债 越滚越大

人气 39
标签:

【大纪元4月20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陈丽珠专题报导)许多债台高筑的民众“以债养债”地过着有一天算一天的日子,理财专家说,以债养债是挖东墙补西墙,负债总额不变,利息负担也不会明显减轻,负债管理最佳模式应该是“控制负债总额”,每个月利息及本金的负担不应该超过薪水的三分之一,至于利率偏高的信贷部分,以每月薪水5万元的上班族为例,包括信用卡在内的信贷负债总额,最好不应超过60万元。

理财专家表示,现在消费者追求时尚,购买高单价的商品,却没有做到量入为出,常常过度透支信用而不自知,以目前相当盛行的分期卡而言,有的民众以为分期卡免利息,或仅收取部分手续费、账户管理费等,不知不觉可能会过度消费,如果没有留意刷卡金额,无形中渐渐超出自己的清偿能力,然后再以卡换卡、以债养债,希望可以降低负债,事实上却做不到。

例如清偿信用卡卡债,如果民众选择利率较优惠的代偿专案,确实可以用较低利率偿还前债,节省利息支出,不过自制力欠佳的民众,选择代偿专案移转信用卡负债后,还是继续地用力刷卡,透支信用的规模扩大,结果反而又落入负担新的高额循环利率,前债未清而负债总额更扩大。

因此,以债养债是极为消极又可能导致恶性循环的方式,“财务破洞”将可能愈补愈大洞。

理财专家建议,一般受薪阶级对于自己的负债,应该以“总额制”来管理,依据薪水结构衡量负债能力,每个月利息及本金的负担,不应该超过薪水的三分之一,利率较高的信用贷款。

依据一般银行核贷的原则,若是每月薪资收入约5万元的上班族,核贷总额大约60万元,民众就可以此做为参考,推算自己的信贷总额不应该超过那个水准。

——————————————————————————–

借低还高

记者陈丽珠专题报导

台北市有个上班族,刷卡消费享乐无节制,又不肯忍痛将薪水拿来偿还债务,每月只缴最低应缴金额,一年多过去了,卡债竟然从十多万元暴增为六十多万元。

像这样手上有一堆高利率负债,却抱持鸵鸟心态置之不理的卡暴族其实不少,银行表示,在利率上扬、物价飞涨,薪水增幅却始终赶不上通货膨胀的时代,检视自己的负债项目,逐一比对利率高低,赶快偿还高利率负债,并善用借低还高原则,有其必要,例如卡债一族选择代偿专案,或亲自跑一趟银行申请小额信贷,利率通常会比信用卡或现金卡循环利率低很多。

银行指出,目前经济景气并没有好转,日常用品物价却已涨了好几回,一般受薪阶级感受到沉重的生活压力,这时利率又跟着上扬,房贷利率及消费性贷款利率数度调升,负债管理变得更重要,否则薪水可能大半都在缴利息,本金却无力偿还。

银行认为,面对利率攀升,民众应该仔细将所有的负债列出清单,一一比较负债项目的利率高低,如房贷、汽车贷款、保单贷款、信用卡卡债等,优先清偿利率较高的借款,如果手上有房贷及高额卡债民众,因为房贷属于担保贷款,不妨可向银行申办二胎房贷,贷出一笔钱先清偿卡债,也就是说,理债原则应利用名下资产做为担保品周转资金,向银行借出利率较低的贷款,偿还信用贷款等高利率负债。

至于背负债务以卡债为主,部分银行推出的代偿专案,利率会较一般循环利率低,或利用银行缴税期间、暑假期间推出的专案信贷,利率也比较优惠,同样可拿来偿还卡债。另外,银行建议,其实民众真的有资金需求,除非临时急需,否则信用卡及现金卡尽量不要动到循环信用,花点时间跑一趟银行申办信贷,利率虽比担保贷款高,利率水准在10%左右,若是在知名大型企业上班或信用保持良好,甚至免保人就可借到利率与担保贷款相距不远的信贷促销专案。

——————————————————————————–

拒循环息

记者陈丽珠专题报导

根据统计,目前每张信用卡动用循环信用的金额约10505元,别小看这万把元的债务,以18%复利率推算,1年下来不清偿,卡债将大增至1.2万元以上,如果卡债达10万元,短短1年的循环息,几乎等于100万元房贷1年的利息支出,银行业者建议,民众不得已必须动用到高利率借款,有部分银行会依照客户信用等级,给予不同循环利率,可多比较几家银行。

一位负责推广消费金融的银行主管表示,信用卡及现金卡的特色在于提供便利及应急,民众可以当作短期融资使用,最好不要动用到循环利率。

银行指出,由于信用卡与现金卡都是授信风险高的放款,利率不可能太低,但市场利率自由化的时代,各银行的信用卡或现金卡循环利率还是有差别,虽然大多数银行都在18%以上,如台银、土银则相对偏低,信用卡循环利率各为13.14%及14.2%,至于台湾中小企银也决定5月1日起,依据客户的信用状况,推出级距不同的信用卡循环利率,优良往来户甚至可获得低于10%的信用卡循环利率,几乎是一般循环利率的一半。

相关新闻
合作促销信用卡  台日小金刚相见欢
航警局 海关共同查获近五百张伪造信用卡
刷卡买屋无息分期 但小心房价灌水
支票缴卡费陆续喊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