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修心向善 泽披后世故里

曾耀贤
font print 人气: 30
【字号】    
   标签: tags:

乡绅程溥,字万涵。生性慈和,躬身力行仁义善道。平素对仆婢从不疾言厉色,纵面对犬马亦然。时时心存济世利他之念,街坊邻居皆称他为“吉人”,取之于古语:“吉人为善,惟日不足”之典故。

一日程溥在古代圣贤传记中,得知前贤赵清献以黑白两色豆子,记录自己平日善行、恶行之事,心生警惕,自忖道:“天理与人欲不能并立,就如君子和小人不能同处。若我不能时时警醒,一心向善,修去诸恶执著,又如何能有机会体悟大道?”于是他更精进向道,时时警惕自己,修善去恶。如此励行三年有余,自觉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一念一行皆万善俱随。

有一晚,月色皎洁,程溥正在庭院悠然观赏明月,尚未就寝。天上突然传来一曲优雅的清乐,不一会儿,只见一个锦袍仙官,手执天帝之圣旨,两位仙童跟随在侧,一捧金章,一持赤丸,足踏祥云,缓缓自天上降下。对程溥说道:“程先生一生修心向善,奉行天理正道,始终不懈,天帝非常佳许。您已位登天庭上真,现天帝正待巡视北极,因程先生福德深厚,相信必可随待天帝,广布德泽。故特选程先生与天帝同行,并赐金章赤丸,促您永离凡身。”程溥跪着服下赤丸,只感到一股和暖直入丹田,全身舒畅;并穿戴整齐。仙官和童子缓升上天,停于半空等待,程溥与家人一一道别后,即足踏云彩,与仙官们缓缓消逝在云端。

数月后,一位程溥生前的好友在山中闲游时,偶然遇见一位贵人乘车缓缓而来,随从众多,庄严有秩。友人急忙避于路旁,车队停于其侧后,贵人下车,友人才知道是故人程溥,两人握手欣喜叙旧,就如同程溥在世时一般。道别时,程溥对友人言道:“我在世时因为修心向善,时时以天理正道要求自己,返本归真,所以能有机会荣登天帝侍从。今日有缘相见,望你回去后,转告我家人及亲友故里,坚定正念,修己正人,返本归真才是回归天庭的正路!千万不要误以为这是迂腐的神话故事,甚至情甘随俗堕落。”语毕,拱手为礼,上车而去。

友人回去后,据实将程溥之言转告程家子孙乃至乡居故里,于是程溥之后人与邻里世代传颂程溥修炼得道之事迹,修心向善,奉行正念正行,凡事能为他人着想,远离诸恶。上天亦赐福程家乡里,风调雨顺,五谷丰年,乡里子孙考取朝廷功名者络绎不绝,后世传为佳话。

(出《太上感应篇》)

(正见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宋朝有个叫王淮之的,字元曾,琅琊人。他一直崇尚儒家,不信佛法,常说人死后,精神与肉体同时就死灭了,哪有轮回再世的道理呢? 历史故事
  • 好施。偶然一次,一个僧人来托砵化缘,李超让他饱饭一顿。僧人很感谢,说:“我从少林寺来。有一点薄技,可以教给你。”李超很高兴,请僧人住下,好好招待他,早晚跟着学习。三个月后,李超技艺精熟。僧人问:“怎么样了?”说:“可以了。师父会的,我都会了。”僧人笑着让李超演示。李超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跳跃移了好一会,幸幸然叉腰而立。僧人笑着说:“可以了。既然你都会了,让我们来较量较量吧。”李超觉得好,于是二人既而交臂作势,既而支撑格拒,李超时时钻僧人的空子,施展腾挪。忽然僧人飞起一脚,李超仰跌在一丈外。僧人拍手说:“你还没有学会我的本事呢。” 李超很惭愧,继续向僧人请教。几天后,僧人告辞而去。
  • 赵鼎刚强不屈,保国忠心九死不移;朱穆专心攻读,状似痴愚。
  • 赵奢没有因为许历地位低就轻视他,而是谦虚地采纳了许历的建议,所以才能以弱胜强,打败秦军。
  • 王豹善于唱歌,淇水附近的人受他的影响,也擅长唱歌。董狐据实书写史事,不隐瞒作假。
  • 苏秦用锥刺大腿,提醒自己发愤苦读;李勣为姊姊煮粥,不小心烧到胡须。
  • 《三国演义》处处蕴含着古人的天机,只是我们有时会忽略那些东西,认为是迷信。刘备的坐骑叫“的卢”,人人都认为他妨主,以为不详。可是真相却像是龙马,可以腾空。关键时刻救了刘备一命。
  • 伍子胥之父兄被楚平王杀害,他逃至吴国,说服吴王攻破楚国首都;越王句践表面向吴求降,暗中发愤图强,二十二年后一举消灭吴国。
  • 曹操足智多谋,颜回大智若愚。
  • 炎帝幼女女娃溺死后化为精卫鸟,衔西山的木石填东海;麻姑成仙后,曾经历东海三次变成桑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