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菁英修炼

绝迹国粹 皮影戏进驻香港校园

【大纪元3月22日讯】(大纪元记者梁珍香港报导)“双手托出千秋将,孤灯照出万古人”,是对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皮影戏的生动描述。起源宋代的皮影戏是中国最早的戏剧表演,透过灯光将人物的影子呈现在帘布上,配合对白、甚至弹拉唱,讲述历史故事和寓言启示,煞是热闹精彩之余,又富人文精神。但近年来因传统技艺后继无人,观众日少,中国皮影戏发祥地──陕西华县的皮影戏已濒临绝迹。不过,对于儿童而言,这小小影窗却是童稚心灵的大戏场。近年来香港学校将皮影戏引入校园,寓教于学,收到不错的成效。

位于将军澳区的天主教鸣远中学,3年前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学校,增加学生对中国文化精髓的认识。除了教导学生制作风筝和表情各异的京剧脸谱、学习传统水彩画之外,也是较早将皮影戏引入教学的香港中学之一。他们去年请来香港偶影艺术中心的专业皮影师傅黄晖,教导中二年级学生参与制作和演绎皮影戏,经过两个多月的训练,已经能在上星期五该校举办的中国文化艺术日活动中演出“东郭先生”、“愚公移山”等传统寓言故事。

传统技艺提升刻苦精神

“小朋友较接受视觉教学,透过戏剧辅助教学,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负责选取中国文化课课外活动的吕斌老师说,通过实习和具体操作,可以加深学生们对中国戏剧乃至传统文化的认识。她又说,有学校可以选修粤剧课程,但他们发现皮影戏更能训练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由于传统技艺训练需时,讲究技巧,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幕后表演的女生们,你一言我一语,与记者姐姐分享心得。中二学生黄婉仪解释用两手抓住竹竿操作公仔的难度:“别看它表面很简单,操作起来可难了,拿起来很重,而且要学得像,要练习很久。”另一位中二生周洁凝说:“最难的动作就是跑,要几个人一起配合,才能成功。”吕老师补充说,因为师傅要求严格,录制人物对白需要多次翻录,有女同学觉得太辛苦,当场哭了出来,但事后也知道技艺的艰辛,一招一式都需要长时间的磨炼才能做到熟能生巧,在日常学习中也肯吃苦读书。“在合作过程中,他们也学会体谅他人的感受,以及师傅的辛苦。”



学习传统文化,最重要是好的师傅。来自湖南的黄晖说,传统技艺起码需要2到3年的训练,但要学生们早些上手和增加学习兴趣,他们多采用动物皮影戏作表演项目,相对简单有趣。除表演会采用湖南带来的牛皮公仔外,学生学习时就改为用硬胶皮制作。虽然一星期才上两堂,他教起来一点不马虎,还请来国家一级皮影师傅李建新助阵。两个月出师后,学生表演时,还真像那么回事。

传统皮影戏讲究动作美、绘画美、雕刻美、演唱美,以色彩象征人物性格,多用鲜艳的红色、黄、金、黑、银等,红色脸代表忠义,如关公﹔黑色脸代表铁面无私,如包公等。皮影戏雕刻则分透雕和半透雕两种,唱腔则采用各地唱腔,务求驭物以灵,诉说人间故事。◇#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