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休闲

徐铭影像人生 传统工艺匠师精神

【大纪元2月18日讯】﹙自由时报记者侯千绢╱屏东县报导﹚“这是我吗﹖”屏东老字号的“国家照相馆”,一家三代都是摄影师,第一代掌门人徐铭拍照逾半世纪,修片功力一把罩,盖斑、去痣、修容都只是小CASE,既是底片整型师,又是照片的化妆师,许多年轻女性趋之若鹜,宁可花上数倍的时间与金钱指定老师傅掌镜、修片,留下人生最完美的纪录。

  “头抬高一点,右边肩膀低一点”,七十三岁的徐铭梳着惯常的西装头,戴着金边眼镜,一派温文模样,不时跑到镜头前为顾客拨拨刘海、拉拉衣领,只要是破坏画面的瑕疵一律都得排除,要让镜头下的顾客留下最完美的影像。

  这种认真、挑剔的工作态度,五十多年来不曾改变,当传统工艺遇到现代科技,这股追求完美的精神让他的人工照相馆,在数位化的浪潮下依然站在浪头顶端,未被时代洪流淘汰。

  徐铭说,他从小就喜欢美的事物,初中毕业后,就跟着留日的老师张树全学拍照,热爱摄影,因此越忙越有精神,习艺生涯仅六个月就学成出师,退伍后自己开了家照相馆,从此展开他的影像人生。

  徐铭的拍照与修片功力一把罩,获得民众信赖,许多老屏东人,不论毕业、结婚、生日等人生重要时刻,都选择徐铭的镜头留下永恒。

  屏东地区许多学校毕业照,徐铭都是校方指定的摄影师,徐铭笑说,早期还曾骑着单车到三地门、盐埔为学生拍毕业照,后因路途遥远才婉拒,许多早已为人父母或当上爷爷奶奶的老顾客,照样带着儿孙全家一起来拍照。

  应接不暇的工作量常让徐铭一天只睡四、五小时,尤其到了每十年一次的身份证更换、健保IC卡更换的拍照旺季,每天只睡二、三小时,半个世纪下来,徐铭拍过的人头数都数不清。

  徐铭在业界长青的原因,除拍照功力外,修片功夫更是一绝,徐铭说,如何保留顾客的神韵,又要掩盖瑕疵,是修片最困难的地方。

  徐铭透露,修片的功夫主要取决于个人的美感,基本功扎实后,看到底片就能自然下笔,除斑、去痣、消除青春痘都难不倒他,最困难的部位是大小眼或歪嘴,常得花上较久的时间来“整型”,几十年下来,练就平均修一张照片只需五分钟的功力。

  徐铭表示,过去黑白照片的时代,修片作业单纯,只要一支铅笔与一把刮笔就可让人改变容貌,改用彩色照片后,除了修底片,还得在照片下工夫,光是修片的毛笔就要几十支,手续麻烦多了。

  每当顾客看到自己照片时,从口中自然涌出的赞赏声就是徐铭持续下去的最大动力。

  九十二岁的冯奶奶赶在年前办护照,特别指定要给徐铭拍照,老奶奶说,“老板拍的照片就是特别漂亮,只要是人头照,就一定得找老板拍才会满意!”

  四十五岁的邱姓台商急着在年前赶办日本签证,他舍弃快速的数位摄影,回到屏东让老师傅拍照,邱先生说,第一次衬衫颜色不对,老板建议他回去更换,第二次拍照也不轻松,老师傅在镜头前调整他的姿势与衣服十几次,照片洗出来发现,麻烦一点真的很值得,他说,这股认真的态度,在一般快速相馆已不多见,这正是传统工艺匠师的精神所在。

  徐铭的子女自小就在影像堆中长大,四十八岁的次子徐尧仁经历新旧影像时代的洗礼,他认为,数位相机流行,确实让家庭生活照的市场急速萎缩,许多老相馆不是关门、就是得投入数百万元添购数位器材,不过,数位影像的技术目前尚无法表现人像的立体感,为传统人工照片保留一线生机。

  徐尧仁说,传统人工照片的细腻感、立体感不是数位影像所能取代,就连求新、求快的年轻女子,也特别喜欢慢工出细活的人工照片,只是,人工照片的修片工夫繁琐,师傅是否沉得住气、耐着性子慢慢修片,正是这项工艺传承与否的关键。(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