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常识:“三九”与各地的“九九歌”

陆南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78
【字号】    
   标签: tags:

“三九”是指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约在1月中下旬。人们常用“三九严寒”、“数九寒冬”来表达天气的寒冷。

“三九”天为什么最冷呢?从现代科学的观点看,这与当时地面吸收和散发热量的多少有关。冬季这时候虽然白昼短,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最少,但此时地面散发的热量还多于吸收的热量,近地面的空气温度还要继续低下去,当地面吸收到的太阳热量几乎等于地面散发的热量,气温才达到最冷。到“三九”以后,地面吸收的热量又将多于地面散失的热量,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也随着逐渐回升。因此,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一般出现在冬至后“三九”前后。

何时入九?

冬至这一天开始数九,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提冬数九”。数上九天是一九,再数九天是二九……数到“九九”就算“九”尽了。“九尽杨花开”,那时天就暖了,非常准确。

九九歌谣

人说“冷在九、热在伏”,数九虽冷,但由于中国国地域辽阔,冷也冷得不一样:

黄河中下游的《九九歌》是: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河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望柳;
七九开河,八九雁来;
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

江南的《九九歌》是:

一九二九相见弗出手;
三九二十七,篱头吹筚篥(古代的一种乐器,意指寒风吹得篱笆劈劈响声);
四九三十六,夜晚如鹭宿(晚上寒冷像白鹤一样卷曲著身体睡眠);
五九四十五,太阳开门户,
六九五十四,贫儿争意气;
七九六十三,布袖担头担;
八九七十二,猫儿寻阳地;
九九八十一,犁耙一齐出。

最冷的是三九、四九,在吉林是“三九四九冻死狗”,在江苏则是“三九四九拾粪老汉满街游”。

由于地域的不同,气温相差很大,但节气的变化总是非常准确的。

(转载自明慧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君子为什么能“温故而知新”和“不器”呢?是因为君子“志于道”。本篇是讲“为政”的,君子“温故而知新”和“不器”是重要的但还不够,所以本章强调了第三点——“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这样为政更能令人信服、政令畅通。
  • 夏至是节气的重要标志,对我们的生活具有重要意含:夏至是一年节气的中点(从冬至算起),夏天的中点,也是盛暑之至,阳气之极。还有“古人不贺夏至”,这是为什么呢?展现什么中华文化哲学,给我们的当下生活什么启示呢?
  • “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孔子赞美子贡为“瑚琏之器”,以宗庙里用来盛黍稷的贵重礼器为喻,称许其堪为大用之才。那么“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远境界?
  • 话说,曹寅履职的南京,那是十三朝古都,汇聚天下人文精华的故地金陵,更是前朝大明的留都,是前朝风流客、东林党人的云集之地。而读书人读圣贤书,所持有的固执观念,自然是汉人天下,汉家血脉主宰神州。
  • 天下之义理无穷,而人之闻见有限。若专靠记问,则胸中所得,能有几何?若能于旧日所闻的时时温习,如读过的《诗》《书》,听过的讲论,都要反复玩味,而不使遗忘,又能触类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渐渐理会过来。将见义理日益贯通,学问日益充足。
  • 古中国有个敬老孝亲的传统习俗,就是子女给年迈的父母做寿。即使平民百姓也会吃长寿面、蒸寿桃(面点),贴个窗花什么的。富贵人家就讲究了,《红楼梦》里贾母的80岁大寿,张灯结彩,大摆酒席,还有戏班子唱戏呢!
  • 分析这个人做这个事情的方法和过程、心理和动机。即使为恶的人,也要看他是迫于无奈还是心存恶念,抑或好心干了坏事?至于行善的人,也要看他是真心为善还是沽名钓誉。
  • 颜回十三岁即拜孔子为师,学习、修身十分用功,二十九岁就头发全都白了。孔子曾称赞颜回“不迁怒,不贰过”、“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不幸短命死矣”。 他去世的时候,孔子痛呼“天丧予,天丧予”。
  • 陈宣帝陈顼像,出自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公有领域)
    《历代名画记》是唐代张彦远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为后世研究中国美术史和传统文化留下了宝贵的史料。
  • 康熙第三次下江南南巡时,经过南京,下榻在曹寅的江宁织造府。曹寅的嫡母孙氏,当年小玄烨的奶娘,出来给康熙磕头。康熙当时拉着她的手,对周围的臣工感慨道:此乃吾家老人也!当时正是春天,厅堂前有萱草盛开,康熙手书“萱瑞堂”,赐给他的孙氏奶娘。
评论